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颖郯虼Γ鞫狭恕�
这名士兵痛得几乎晕厥过去,但求生的渴望,还是让他死死的坚持着用剩余的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继续努力的向前爬去。
他已是痛的流出了眼泪,眼泪不停的从眼中滚出然后流下,混合着那同样因为剧烈的疼痛而冒出满额满脸大颗的汗珠,然后齐齐冲下,将布满尘土的脸上冲成了一片污泥,表情本是已难辨认,但依稀中,仍可看出他那凄苦和无助以及绝望的神色。
一名在他前方防炮洞的士兵是个老兵,此刻的他正双手抱头头朝外部跪趴在地上,听到近在咫尺洞口外传来那阵阵凄厉的惨叫声后,他抬头看了过去,虽然年轻士兵此时脸上已是极为模糊,但老兵依稀还是能够分辨出这年轻士兵,不是自己班内但却是一个排的战友,不是很熟但也认识,看着年轻士兵眼中那凄苦和无助以及绝望的神色,中年士兵心中蓦地一痛。
他咬咬牙,猛地冲了出去,扶起年轻士兵后又小心翼翼的把他送进了自己防炮洞内,然后正当他有些纠结和年轻士兵一起挤在这狭小的防炮洞里会不会触碰他的伤口时,一颗356毫米战列舰重炮炮弹在他身后远处猛烈爆炸,这中年士兵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被炮弹的冲击波给直接掀飞了出去,十几米外,他无力的扑在地上,抬了抬头后,就晕了过去。
后背上的军服千疮百孔,主要伤处在他的后背和大腿,血肉很多都已炸烂,黑红色的鲜血几乎是从整个后背上面,潺潺流出,一些残存的碎肉仍旧呈块状或是条状,挂在骨骼上面,甚至,一部分白花花肩上的肩胛骨和背上的脊椎骨以及腿上的一处胫骨都露了出来,这名老兵伤势已是极重。
还有一名在战壕中第三排一个班的班长,倒也算是反应迅速,在炮弹落到阵地上的一刹那,他就在战壕中向周围几十米内自己班里的士兵大声呼喝喊叫,让他们迅速找寻空闲着的防炮洞,然后别管有没有人,都要钻进去以躲避炮弹,过了十余秒后,他班内大部分士兵因为他的命令而各自找到了空闲的或是有人的防炮洞,然后不管不顾的钻了进去。
因为在炮弹大量爆炸之后,阵地上和战壕中已很快就被烟尘所笼罩,视线极为不堪,所以他感觉着班内士兵大部分都已进入防炮洞后,他也就没有再继续,而是迅速卧倒在地,然后快速匍匐向前爬进,在摸索着找到一个防炮洞后,摸到了一双脚,然后就毫无顾忌的钻了进去。
也正是因为他这灵活而快速的反应,当然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最终这名班长没有受到什么严重伤害,只是在身体还没完全挤进防炮洞的时候,就被一颗在防炮洞外面爆炸的驱逐舰小口径炮弹所炸伤,一片不大的弹片打进了他的小腿肚子里,他不由得惨叫一声,随即忍着痛大声让身边的士兵再往旁边挤一挤,他又努力往防炮洞里面爬进了一些,两人这算是暂时保住了性命。
第四十八章 元气大伤()
后面第三连的伤亡同样也很惨烈,他们同样也是对于日军炮火的凶猛,估计不足并且准备不足,没有事先的预备方案和组织体系,只是机械的听从了营长李炳祥的命令,将一个排配置在了战壕中,根本没考虑到日军在进攻之前可能会有的大规模炮火急袭,从而导致了当日军那铺天盖地的海军重炮炮弹袭来之时,各部全部反应不及,最后导致了惨重的伤亡。
第三连有三名士兵,在惊慌失措的奔逃之中,各自寻找空余的防炮洞,只是在一片混乱中,更是难以找到没有人的防炮洞。
三人在烟尘滚滚能见度极低的战壕中集体撞到了一起,但还没来得及分开,他们的左边就突然砸下来一颗战列舰上打出的356毫米重炮炮弹,随着炮弹的猛烈爆炸开,三人之中立时就有两人身受重伤,但还没等几人倒下,右边猛然间又砸下来一颗重巡洋舰上打出的203毫米炮弹,接着又是猛烈爆炸,可怕的是左边的356毫米炮弹相距三人不过十五六米,右边的203毫米炮弹距离他们更是差不多就只有十米。
仅仅一颗203毫米海军全装药高爆弹就足以将一辆五十吨的坦克彻底炸成粉碎,就更别说是对人了,在两颗重炮炮弹强大的毁伤力下,三人的身体再次狠狠地撞在了一起,然后被密集的炮弹破片打进身体,再随着巨大的重炮炮弹动能,被一起撕碎,被炸出的漫天血雨和零散碎肉,向正上方和前后方飘飘洒洒一阵之后,才落到了地上。
还有一名士兵,伤势很重,他是两条腿都被炸断了。
左腿是膝盖以下被炮弹弹片齐齐削断,右腿则是被直接炸断,整个右小腿再加上膝盖以上的一部分,完全都被炸断,伤口处白色的骨头和浅红的血肉参差不齐的显露出来,看起来比那条被整齐削断的左腿,更为耍彩峭吹闹毕朐喂ィ嘟嫌谥厣耍侨嗡膊辉敢庾灾魅パ≡袼劳觥�
这兵虽痛得大声凄厉的惨叫不止,但仍旧努力的趴在地上用双臂向前艰难爬着,甚至指甲都因为抠住土地时用力过大而导致差点翻过来,相比于第二连那名断了一手一脚的兵,他的痛苦更有甚之。
甚至,也不单单是身体上那极度的痛苦,更是有心理上对现在和之后以及未来的绝望。
未来没了双腿,连最基本的走路功能也就随之失去,而且不说将来,单单接下来能否活下去,那还是未知数。
第三连在战壕中的部队同样因为遵从李炳祥的命令而留下了一个排,只是他们排长却是在日军第一波炮弹来袭之时,就被炮弹炸死,随即,整个排都陷入了混乱。
而且因为他们所挖掘的防炮洞和士兵们在战壕中持枪值守的位置并不是就在一起,所以在炮弹大量落下之时,阵地陷入滚滚烟尘之后,官兵们看着周围如同地狱一般的场景时,都瞬间慌了神。
士兵们恐惧的发现,原本并不难找的防炮洞,此刻却是如同地狱中的求生之门一样难找,部队随之就陷入了一团混乱之中,到处都是惊叫声和呼喝声以及惨叫声。
这个排因为排长在第一时间就被炮弹炸死,所以排内剩余的几个班长和一些老兵,就自觉承担起了指挥的重任。
听着排内弟兄那惊慌失措又恐惧万分的声音,作为军士和老兵的他们,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多就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豁出命去,拼命的大声吼叫着命令士兵们冷静下来,趴伏在地面上行进,以规避炮弹的弹片,而且,要尽快速的找到防炮洞。
另外就是,防炮洞内的人也要尽量腾出空位给战友,要尽量多容两个人。
这几名班长和老兵一边拼命嘶吼着,一边拼力扶起受伤倒地的伤员,或是揪起已经吓的趴在地面上不敢动弹的士兵,一一把他们拖到临近防炮洞的洞口,然后连推带踹的把他们塞进防炮洞里。
一名身材高大的班长,已经连续把两名受伤的士兵背起来送到了两个防炮洞内,另外还有一名给炮击吓得四处乱跑的新兵,也被他给懒腰截住,然后硬生生的踹进了一个空闲的防炮洞里。
所以最终,第三连这个排的官兵损失还是要小一些,不过在班长和老兵们帮助他们的战友之时,却是又有一名班长和两名老兵被炮弹破片所波及到,受了轻伤。
不过尽管如此,但值守战壕中三个连队各一个排共计约一个连的官兵,还是因为仅仅这一会的炮击,就被炸死炸伤了约五十余人,这还是不算防炮洞内人员的伤亡。
如果仅仅是因为各级指挥官没有尽到职责,将本不应全部布置在战壕里的一个排,却粗放的全安排在了战壕里,因而才造成的伤亡,倒也罢了。
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是一开始就在或是后来躲进了防炮洞内的官兵,也还是遭遇到了不小的伤亡。
同样是因为基层士兵和各级军官在整体认知水平上对日本军队火力猛烈程度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导致了基层士兵因为怕苦怕累而对韩超所要求的大力加强个体和部队土木工事的建议存在着强烈的抵触情绪,第一营的各级军官一方面因为对日本军队的海陆综合火力强度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认为韩超仅仅是个军职低下的小排长,甚至还是个没有上级正式任命,只是靠收拢的溃兵而临时担任这支乌合之众的所谓“排长”,所以他们对韩超的建议也存在着很大的不信任和不认同,因而,最终他们也没有听从韩超关于大力构筑和加强各部土木工程的建议。
所以,他们的旧式直线型防炮洞,不仅完全不具备近卫混成排那倒l型防炮洞的遮蔽炮弹弹片杀伤功用,另外,他们的防炮洞,也没有像近卫混成排那样,使用各种可以找到的工具和材料对防炮洞进行深度加固,所以,第一营官兵的防炮洞,在日本海军炮击期间,不仅是被落在防炮洞洞口处的炮弹直射弹片所大量杀伤,而且因为舰炮所使用的都是口径很大和装药量大以及爆炸威力极大的重炮炮弹,重要的还因为他们那脆弱的防炮洞,最终导致又有不少官兵因为所在的防炮洞整体坍塌而受伤,乃至阵亡。
有一部分官兵,他们所在的防炮洞,上面一米多厚的土方在重炮炮弹自身的极大动能撞击和火药的强大爆炸动能之下而坍塌,这些士兵整个人就被压在一米多厚的土方下面,然后就被直接压死。
有一部分官兵确是听到并听从了韩超的建议,他们自发的找来些工具和材料,然后对自己的防炮洞进行加固。但可惜的是,他们的加固没有规范和标准,质量和效果也是良莠不齐,所以一部分质量较差的防炮洞,也同样就被日军的炮弹所毁伤。但因为多少有一些木材作为支撑,所以这些坍塌的防炮洞土方倒是没有将缩在其中的士兵死死压住,而是还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空隙,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安全的,这些品种各异新旧各异硬度各异的木材,有些就随着防炮洞上层土方的坍塌而断折,随即形成了尖锐的木刺,这些防炮洞里的士兵虽然没有因为土方的坍塌而受到伤害,但却因为这些尖锐木刺的大力刺入,而被杀伤。
有一部分官兵,因为是呈头朝里脚朝外的方向趴伏在防炮洞中,所以在土方坍塌下来之后,除非个别有战友救助的,否则根本就是难以从厚达一米多的土方之中自行逃脱出来,于是这些士兵,就是很凄惨的,一直被上面的土方压着,直到压成重伤或者被压致死,甚至还有一部分官兵是更为悲惨的窒息而死。
最终在此次日军的炮击之中。
近卫混成排总计只有仅仅三人的伤亡。
但第一营官兵在战壕中被杀伤的,因为炮弹弹片直射洞内被杀伤的,被不坚固的防炮洞所杀伤的。
总共。
阵亡者八十人,重伤者四十一人,轻伤者五十三人。
仅是阵亡和重伤这些失去战力者就有121人。
所有伤亡官兵人数更是高达174人。
而第一营在战前不算近卫混成排在内的兵员总数却是有412人。
第一营。
已是元气大伤。
第四十九章 炮击的停止,进攻的开始()
日本海军的舰炮轰击终于停止了下来。
第一营和近卫混成排的阵地上,突然之间就陷入一片诡异的静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