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地师-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光祖道:“李世达没办法,现在只好组织卫所兵去做河工,挣点工食银子养家糊口。我昨晚去看他,你猜乍的……”

    “我猜不着。”苏昊摇头道,徐光祖这话没头没脑,让苏昊从何猜起。

    徐光祖道:“李世达听说我是跟着工部事来的,连叫了我几声徐叔,让我回来跟你求求情,在河工方面,照顾下淮安卫。”

    “他是让我多雇点淮安卫的士兵?”苏昊问道。

    徐光祖摇摇头,道:“不是,他是央我说情,对卫所兵的工食银子,少扣点火耗。”

    “火耗?”苏昊瞪圆了眼睛,这工食银子里,怎么还出来火耗了?

    明朝的时候,地方政府向百姓征税,收上来的是些散碎银两。这些银两要押解到京城去入库,必须先在当地熔炼成规定制式的银锭。金属在熔炼加工的时候,往往会有些损耗,两碎银子熔成银锭,可能会损失几分,这是客观现象。这些损耗当然不能由地方官来承担,所以枢就规定,地方收取税银的时候,可以提取定比例作为损耗的补偿,这些补偿,就叫作火耗。

    明官方规定的火耗般是3,地方官府在熔炼银锭时候实际的损耗,可能不到3,这间的差额,就可以成为地方官府的额外收入。时间长了,各个部门都学到了这个方法,在办事的时候,都会巧立名目要求拿点折扣,同样冠以火耗的名义,用后世的词汇来说,就是所谓工本费、手续费了。

    苏昊是听说过有关这方面的规则的,但要说到河工的工食银子里还要提取火耗,他就是前所未闻了。联想到章襄、李士柏等人支支吾吾的样子,苏昊心里多少有了些眉目。

    徐光祖道:“李世达跟我说,河道上雇夫役,天是给4分银子的工食银,工部的典吏要收成的火耗。淮安卫派出000士卒做河工,天就要交给典吏4两银子作为火耗,这个月下来,就是00多两。”

    “河道上岂止万河工,若是都按这个标准算,这经手人光是收这火耗银子,个月就是上千两的收入。徐叔,我到这来当这工部事,只怕是动了某些人碗里的肉啊。”苏昊冷笑道。

    徐光祖道:“当时李世达说完这个以后,下面还有几个千户、镇抚啥的,又补充了些。听他们说,这火耗是典吏收的,典吏下面的那些皂隶,也要依例收孝敬银子,这个二两,那个钱的,人人有份。淮安卫个寻常的百户,见了河道上的皂隶都要点头哈腰,隔三差五就要摆酒宴请。若是侍候不周,人家找个缘由把你这个百户里的士卒给辞了,好几百口人就只能去喝风了。”

    “这还有王法没有!”苏昊当真怒了。他的脑子里浮现出这样的幕场景:个二流子样的皂隶,翘着二郎腿坐在太师椅上,下面是个顶盔贯甲的明军百户,双手捧着银子,满脸媚笑。个国家,若是自毁长城到这个地步,还能有什么指望?

    “这种情况,李世达也没有向潘总督报告过?”苏昊问道。卫指挥使是三品武官,在潘季驯面前也应当是能够说得上话的,自己的部下如此被几个恶吏羞辱,他居然能够咽得下这口气?

    徐光祖道:“这火耗的事情,潘总督是知道的。河工工程巨,各处都需要有人照看,这些人的工食银子都是要从这火耗里支出的。潘总督想的是要把河工完成,下面有些人上下其手,只要不是特别严重,潘总督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再说,卫所兵去做河工挣钱,本来就不合规矩,若是较起真来,工部可以把卫所兵都辞了,改用各府县募来的民壮,李世达不是更抓瞎了?李世达在这件事情上,是投鼠忌器啊。”

    “所以他就想着通过你的关系,让我来照顾照顾他们?”苏昊问道。

    徐光祖道:“正是如此。他的要求也不高,说能够把火耗降低半成,他就知足了。另外,皂隶那边,最好也打个招呼,让他们别为难下面的官兵,少收些常例钱。”

    苏昊突然呵呵笑了,他问道:“徐叔,李世达求我办事,总不能凭着张空口说句就完了吧?我替他办了事,他能给我什么好处呢?”

    徐光祖知道苏昊不是那种会拿原则做交易的人,苏昊此问,只是要探探李世达的底,看看他有什么可以用于交易的砝码。这些砝码在日后,也许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关于这点,他也说了,他在兵部有些关系,在吏部也有几个同年。他说只要你替他办了事,他可以在兵部和吏部替你美言几句,这对你日后在仕途上的发展,是极其有用的。”徐光祖说道。

    “原来如此。”苏昊明白了。

    李世达拿来与苏昊交易的,是他的人脉关系,这种人脉对于苏昊这样的低层年轻官员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它能够帮助这些官员在仕途上顺利前进,所以官员对于这样的交易,般是难以拒绝的。但李世达的这些关系,却无法用来与章襄等人交易,因为章襄等人是吏员,名声再好,也无法当官,这种承诺对于他们毫无吸引力。

    明代的官吏隔离制度,是吏员**的个重要根源。官员虽然也不乏**之人,但他们往往会做得更隐蔽些,甚至会为了升官而暂时放弃**。但吏员就不同了,他们没有升官的可能性,所以心思就全放在发财方面了,这使得吏员们的**比官员更为肆无忌惮。由于官少吏多,吏员承担了绝多数的行政管理事务,这就使明朝的政治变得越来越黑暗。

    “好了,李世达让我转告的话,我都带到了。你小子拖我来淮安,目的就是让我替你搞好与淮安卫的关系吧?现在人家划下道了,你能把事办好,李世达就拿你当自己人。若是你办不好,老儿我说破天,李世达也不会给你好脸,你就看着办吧。”徐光祖说道。

    苏昊道:“多谢徐叔带话。李世达的事情,我肯定会替他办的,不过不是现在。章襄这些人,在淮安经营多年,也算是地头蛇了,我下车尹始,若是和他们闹翻了,引起事端倒还是小事,影响了河工,只怕潘总督就饶不了我了。徐叔也替我给李世达带个话,我肯定会帮他解决卫所兵的生计问题,不过让他耐心等我几个月。另外,有些事情若是需要他配合,还请他千万不要拒绝。”

    徐光祖打了个哈欠,说道:“唉,让我这个老兵给你们来回带话,这算个什么事啊。这淮安城里也没什么好吃好玩的,可闷死我了。”

    “徐叔稍安勿躁,等昊把事情调理顺了,带你到洪泽湖上荡舟吃鲜鱼去。”苏昊笑着许下了诺言。(未完待续) 

223 国难财() 
徐光祖带回来的消息;让苏昊很是震惊。他事先猜到了章襄等人肯定会在河道工程上捞油水;但没有料到会捞得如此过分。这种事情;在大明官场中属于公开的秘密;但对于苏昊来说;就构成了一个极大的麻烦。

    在此前;工部派往淮安治理河道的负责人就是章襄、张官莲、李士柏等几名典吏;贪污是他们做下的事情;与别人无关。如今;苏昊来到淮安;成为负责人;如果收瑞耗银子的事情继续下去;那么这盆脏水就是顶在苏昊头上的;随时都有可能浇下来;淋得苏昊浑身透湿、臭不堪言。

    若是别的什么人处在苏昊这个位置上;只要与章襄等人同流合污即可。章襄等人能够这样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自然也是摆平了上面各层关系的;新来的官员完全可以坐着一起分赃。但对于苏昊来说;这个选择就没那么容易了;一来是因为苏昊不想当一个贪官;不屑于与章襄等人合流;二来则是因为苏昊当这个河道主事本身是有争议的;憋着要找他麻烦的人比比皆是;他若是掺和进了章襄等人的事情;相信朝中的那些言官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谁都知道大明无官不贪;但贪污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用来攻击政敌的武器。可以想象;若是苏昊涉嫌贪污的证据被摆到朝堂之上;会有多少人义愤填膺地要求对他予以严惩;到那时候;万历也罢、王锡爵也罢;恐怕都很难保住他了。

    但不跟着章襄等人一起贪污;又当如何做呢?直接揭穿章襄等人的面目;甚至将其绳之以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不可行的方法。河道工程建设是由章襄等人负责的;下面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他们的爪牙。一旦要查章襄。这些人马上就会抱团抵抗;甚至闹出了点质量事故都有可能。黄河是一条6上悬河;如果出现质量事故;那麻烦可就大了。

    苏昊不是一个莽撞人;越是面对复杂的局势;他越沉得住气。他知道;要想动章襄这些人。必须谋定而后动;要么不打;要打就必须连根拔除;不留任何后患。

    陈观鱼在民间暗访的信息也禀报上来了。据陈观鱼了解到的情况;章襄、张官莲、李士柏等人;在淮安城里都置办了豪宅。在城外还有庄子;平均每个人拥有的妾都在10人以上;家里的奴仆、丫环多达数百人。

    据称;这些人除了从修河道的役夫身上收取所谓火耗银子之外;还通过材料买卖、征地等环节敛财。他们甚至还让役夫去替他们耕作庄子里的田地;然后从河道工程款里给役夫们付报酬。最可气的是;即便是这部分报酬。他们也仍然要抽瑞耗银;相当于在一个人身上敲诈了两次。

    当然;陈观鱼接触的只是一些底层百姓;他们对章襄等人具体的敛财手法并不十分了解;有些也仅仅是猜测或者捕风捉影;难以形成有力的证据。苏昊叮嘱陈观鱼;要秘密地搜集这些人的更多信息;以便秋后算账。

    除了有关章襄等人的信息之外。陈观鱼还了解到了有关淮安府的其他情况。别看淮安府连年灾荒;百姓甚至卫所官兵都苦不堪言;但当地的官吏、豪强的日子并不难过;甚至可以说比其他州府的官吏、豪强活得还要滋润。他们能够锦衣玉食的诀窍也很简单;那就是利用淮安的自然灾害;发国难财。

    由于淮安府连年受灾;所以朝廷一直都有赈灾款发放下来。这就给了经手的官员以揩油水的机会。在韩文到淮安赴任之前;从淮安府至下面各州县;各级官员都习惯于向赈灾款伸手;朝廷拨下来的款子。最终能够有一半落到灾民手上;都算是幸运了。

    至于豪强们;他们发的也是国难财。每一次的大水;都会冲走许多农民地里的庄稼和他们家里的财物;使这些农民陷入极端的困境。在这个时候;豪强地主们就会用很低的价格去购买这些农民的土地;甚至让这些走投无路的农民卖身为奴。到目前为止;淮安府的土地兼并状况;远甚于其他州府。

    “这大明江山;就是毁在这些人的手里了”

    在听陈观鱼介绍淮安情况的时候;江以达始终是一脸怒色;拍案子都不知道拍了多少回;手拍红了也浑然不觉。

    谭奇是个有些社会阅历的人;对于这些情况倒是有几分淡定;他对江以达劝道:“经兮兄息怒;这朝野上下;不都是这样吗?说府县的官吏贪污赈灾款;若是户部下来的赈灾专员不默许;他们怎么敢如此大胆?咱们跟着改之兄到淮安来;是来治河道的;这些地方的政务;咱们干涉不了。再说;韩大人不是到淮安当知府来了吗;这些事就让他去处理好了。”

    “我只是气愤罢了。”江以达道;“丙南;咱们读的是圣贤文章;圣贤教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着这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我真是难以忍受。对了;改之兄;独文兄;你们说这些府县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