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的骨干在这上面相差无几,都是一等一的强悍,以雍军的训练程度,即便是一个软蛋,数年训练下来,也变成了一个男子汉了。东雍老卒个个拼杀在前,也带动起的新兵们拼杀的勇气。
而岑勇也不亏一个“勇”字。他是山民出身,而原来的广西兵大都是山民出身,很多还是土司兵之中的佼佼者。
杀人更是家常便饭。
不过,双方骨干都有拼杀下去的意志,但是下面的士卒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不得不说一个民风问题。
江南民风软弱,这已经是共识了。不要义务,杨一清本身也不是从义乌招兵的,而是从他驻节之地,也就是杭州招兵的。
双方的兵员完全不同。
江南推崇读书人,鄙视当兵的,不是大明都是一个风气。不是走投无路的时候,谁会去当兵啊。虽然他训练过一年左右,但是他们的训练与雍军的训练差太远了,与东雍县兵的训练相差不大。
他们的战斗意志远远不如东雍县兵。
东雍县兵虽然本质上是民兵而已,说不听,不过是官方的团练而已,根本不是正规军的,但是他身后的体制,却是很正规,最少比浙江正规的多了。
不两者简直不能比。
第八百三十二章东雍之战六()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东雍之战六
首先官府掌握了所有人地址,家人。
单单这一点,就不是浙军能够做到的,即便是浙江每一个士卒报上自己的家庭住址,但是大明各级政府真的能锁定每一家人,确定是真是假?没有虚报?
而东雍的县兵,是直接从县里面抽上来,可以说一家老小都在县令的掌控之下。根本不能,也不敢逃走。
而且东雍百姓都觉得雍王对他们有恩义。
对百姓来说,什么大义,嘉靖与雍王之间,谁对谁错,根本是没有用的,他们不会关心的,但是雍王接他们从流民的深渊之中,解救出来,并且给他们分了田地,甚至为他们找媳妇,让他们有能力传宗接代。
这就是了不得起的大恩德。
中国百姓是最知恩图报的,所以他们为雍王而战的心思,要远远强过对手。
而浙军都是一些什么人,都是招收的地方之上有勇力之人,江南的打行,可是一等一的厉害。但是又有什么用处啊。
这些人都是戚继光所说的花拳绣腿,在战阵之上一定用处都没有,而都是混过的人,心思多。
两军对阵,彼此厮杀,再加上火器的轰击,可以说分分秒都会有人死去。这是一场在势均力敌的战斗。
双方战斗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其他方面就突出来了。
雍军不管是不敢当逃兵也好,还是感恩也好,还是彼此之间都是乡亲,不愿意独自逃走也好,反正双方交战好一阵子,雍军是一个逃兵都没有。
而浙军这边却大不一样,已经零零星星的逃兵出现了。
岑勇站在后面督战,他此刻已经连续杀了三四名逃兵了,并且让人将逃兵的脑袋用竹竿挂起来,悬首示众。
可算是稳定了局面。
不过,岑勇也知道,这样的局面根本无法维持多久,或者说,这样的强烈镇压,总是有极限的,突破极限的时候,就不是区区督战队可以维持局面了。
“大人,我们要不要出击啊?”无数铁匠簇拥在王二铁身边。
当初那年在朱厚煌身边冒险一试的小铁匠,已经成为铁场场长,每年有千两左右的红利,如果不是朱厚煌否定给少府官员品阶的,他觉得自己也能带上个五品衔,最少铁场矿场自成一体,从来不鸟北港知府。
王二铁是朱厚煌的死忠。
这几年的功夫,他也养成几分威势,不是那个连话都说不囫囵的人了。
“急什么,等着。”王二铁站在几张桌子垒成的高台之上,从上面越过院墙,拿着千里镜向外面眺望。
当他知道,明军冲这里来的时候,他就准备好做战了。
铁场虽然这样叫的,其实是东雍的最大的兵工厂,从刀枪,到火炮,甚至如千里镜这些零碎,都是从这里出产的。
所以这里别的没有,就说武器多。
他已经准备了大大小小的几十门火炮,千余杆火枪,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火器,准备防御作战了。
这些火器根本不用他去找,他只需将各种火炮的样品,还有现在正在生产的这一批次武器节流下来,就有这么多。
而且他手中也不缺人。
这些冶铁工人,从来不是缺少一身力气,而且铁场之中,也常驻好几名军官,一来是负责保卫,二来,也是来监管的。
再加上这些造武器,都是知道怎么用,这临时召集起来的军队,按照原本生产时候的编排,一时间看上去还像样,战斗力还真有几分。
不过,即便如此王二铁也不愿意出战。
因为他知道,铁场有现在的这个规模有多不容易。
当初他不过是一个小铁匠,被提拔到这里位置,负责这里的事情,从几十个人的炮作,到现在少数有五六千的铁场。他花费了多少心血。
现在回想起来,他花费心思最多的地方是,培养人才。
东雍哪里有数千名铁匠来用啊,可以说现在的铁场的所有技术人员都是他那位老手父亲培养出来。
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
而且很多人都被雍王殿下记在心上。说是国宝。
当然了,国宝不过宝的,他不是多理解的,但是有一点他却是非常理解,这里的人比外面的士卒的命金贵。
外面的士卒死了,从地里还能拉出一个人,但是他这里这些人,死了一个可就少一个啊,根本没有备用的,而且他们一死,这里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不到最后时刻。他不想派让他出战。
北港城中。
汪直闭上眼睛,正在闭目养神。
一个人正汇报这陈钊与岑勇之战。忽然汪直一摆手,说道:“陈钊没死之前,就不汇报了。”
汪直听的分明,他知道没有别的变数。这一战陈钊赢定了,不需要他太多关注了。他有更要关注的地方。
“报。”一个斥候说道:“大人,敌军出动了。”
汪直的双眼猛地睁开,爆发出一道精光,说道:“出动了吗?多少人?”
“属下看,他们全部出动,连炮台都放弃了。而且明军的船队也已经撤离完毕。”斥候说道。
汪直说道:“好一个沈希仪,有胆子,毕其功于一役,不胜则亡,真是有胆魄啊。”
“不过,你当初不敢与俞大猷对战,现在就敢与我打,是不是看不起我汪某人啊?”汪直心中暗道。
明军的舰队,不归他管,他不没有在意,他唯一在意的是在沈希仪的心中,自己不如俞大猷。
不管他愿意不愿意。
朱厚煌树立起他与俞大猷两个山头之后,他即便与俞大猷的关系再好,也不得不对立起来,无他,就是因为利益。
别的不说。
单单说几点,作为在雍军之中,与俞大猷一个资历的将领,现在吴明成为枢密使,而谁都看的出来吴明这个枢密使,不过是一个过渡而已。将来的一任枢密使,定然是在汪直与俞大猷之间产生了。
东雍的体制决定了,很多时候枢密使比丞相更有权势。这样主持一国大略的机会,谁先放弃,谁都不想。
枢密使不过是一个极端的比喻。
而雍军就这么大,两个人年纪相仿,势力在朱厚煌的平衡之下,各有各的班底,都不是一个人,即便是他个人不想,他能挡住自己的部下不想吗?
时间一长,再好的关系,也变得不好起来。
汪直说道:“全军准备出战。”
但是汪直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沈希仪这一击打的非常准。他有一点轻敌了。
他虽然有诱敌之策,但是诱饵太大了一点。在他想来,他放个这么大的港口给沈希仪,沈希仪一定后面运来足够的兵力之后,再发起进攻。
万万没有想到,沈希仪简直是一个亡命徒,一上来,就准备赌命。
而偏偏汪直现在的底牌并不是不是太足的。
汪直麾下不过,二万余。大约四个营左右而已。
这些营,还都是一个雍军营拆开,与北港的县兵的混编出来的。战斗力与陈钊营相差不大。武器装备也多以冷兵器为主,火器的准备不足。
而对面的浙军,大概有三万以上,具体多少,斥候看不出来,双方在铁场之南战斗,各投入数千兵力,
现在双方在数量之上,是沈希仪占优势。
不过汪直,觉得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事,无他,汪直鄙视浙军的素质,还不如雍军县兵的。
即便如此汪直也不高兴,知道在战略方面,是被沈希仪算计了一把,让他不得不被动应付。其实已经是落了下风,输给沈希仪一招。
第八百三十三章东雍之战七()
第八百三十三章东雍之战七
战事关系方方面面,真的到了短兵相接,正式战斗的时候,已经是后半段了。
而兵法的本质,就是教你以强凌弱。所以任何以少胜多都是邪道,都是歧途。而汪直的本意,是将对方困在这里。待船队一断,后援一绝,就能劝降了,为了这一点,甚至将港口让给了他们。
至于铁场,更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汪直这边也有很多难事。
汪直一直在努力扩充军队,紧张征召的北港县兵,如同流水一样填补进了汪直的军队,让他的军队巡视膨胀起来。
而对于铁场,他是派人去通知了,让铁场的人撤到城里面。
但是王二铁不干。这一来二去的扯皮之中,给沈希仪找到了机会。
王二铁之所以不干,是因为双方的感觉不同。
在汪直看来,所谓的铁场,不过是一个大铁匠铺而已,先撤进城中,等数日之后,大局以定,再回去也不迟啊。
但是对王二铁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在他眼中,铁场就是他的命…根子。
而且铁场绝对不是区区的大铁匠铺那么简单。
朱厚煌也给铁场下达了不少的任务。
毕竟大扩军了,少府方面让这里推掉了其他所有任务,竭力打造兵器,已经有一阵子了朱厚煌嘉靖忍不住要动手的时候,这一条命令就下达了。
下达的任务,可是有期限要求的。王二铁怎么会敢耽搁,所以迁入城中是万万不可。
这其中也暴漏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体系与军政体系格格不入。
即便是汪直是东雍总督,也不能管到少府下面。才弄成这样尴尬的局面。
现在的汪直杀了王二铁的心思都有了。
不管,他怎么想这一场大战都必须要继续下去了。
不过,至于怎么战斗还是要选择方法的。
汪直并没有出拦截沈希仪,而是立即出击,准备与陈钊合兵一处,先行击溃俘岑勇。
为战,致人而不致于人。
如果汪直去拦截沈希仪的军队,就是插入两股浙军之间,是另外开辟战场,而加入的陈钊这个小战场,立即就能打崩岑勇,取得一场胜利。
不要小看一场小小的胜利。
虽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