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东雍一定会想办法将柔佛拿到手的。
当然了,取柔佛一地,有很多方法,并不一定,要用战争的方法,但是汪直自己却想打仗,想疯了。特别是在俞大猷步步的高升的时候,他迫切需要一场战事,来证明自己。他自然没有一点与满刺加国媾和的想法。
满刺加国王知道汪直的态度,咬着牙下定了决心。
“什么,满刺加国叛乱?”
朱厚煌还没有休息几天,就得到了这消息。
吴凤仪说道:“是,据说是满刺加国王有不稳的迹象,得知安南大胜之后,向汪直将军求和,汪直将军不见。故而反叛。”
朱厚煌沉吟一会儿,说道:“汪直做的对,这满刺加国王,既然有别样心思,就一定要铲除的,他自己反叛也好,现在情况如何?”
吴凤仪说道:“满刺加国聚兵数万,以助天朝讨逆贼的名义。包围了马六甲城,汪直将军驻守马六甲城中,一时无虞。不过马六甲的贸易中断。”
“什么?区区的小国,也敢插手天朝家事。”朱厚煌又惊又怒,东雍与大明之间矛盾已经是他的心病了,区区一个满刺加还敢在伤口上撒盐,简直是在找死。而且贸易中断,对东雍的损失来说,不比一座城池失陷损失小。由不得朱厚煌不生气。
东雍的财政这一直建立在这一条贸易航线之上,这一条航线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反应在东雍的国势上面。朱厚煌说道:“召集诸位大臣,孤要开会。”
“是。”
其他事情,都可以停,可以缓,唯独贸易航线之事,一刻也缓不得。
“殿下,马六甲之事已经传开了。纸钞价格已经微微一跌了,如果不立即解决当前问题,就必须采取措施来稳定东雍纸钞的价值了。”许松立即说道。
朱厚煌有些头大。
他现在不知道该不该建立纸钞制度,虽然这个办法让东雍度过财政最危急的时刻,但是朱厚煌发现自己似乎带上了一个紧箍咒。一旦东雍有什么风吹草动,都直接反应在纸钞与现钱的比价之上。灵验无比。朱厚煌一直有一种错觉,似乎在明天东雍纸钞就会跌成废纸了。
朱厚煌并不是经济学家,所以对纸钞这个种不知道该怎么掌控的东西,心中一只忌惮的很,特别是有太多前车后车之鉴,供朱厚煌参考。
“找个时间,我一定将这纸钞给废除掉。”朱厚煌心中暗道。不过他明白他也不过是心中发发牢骚而已,这种可以增幅东雍财政实力的制度,对朱厚煌来说,几乎如同鸦…片一样。知道不牢靠,知道有风险,但是却离不开了,无他朱厚煌要做的事情,太多,要花的钱也太多。
“不用等了,现在就采取措施稳定币值吧。”朱厚煌说道:“这一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殿下的意思是?”戚景通忽然说道。
戚景通是一个明白人。
虽然戚景通并不直接掌兵了,但他的权力也不容忽视,他是雍军的大管家,比如说训练了,兵器采购,征兵,等等军中事务都是他负责的,所以他很明白雍军的战斗力,也知道满刺加国士卒是个什么东西,十年之前,佛郎机以数千大破十万,攻陷马六甲。在戚景通看来,现在的满刺加国有一点长进,这一点长进还是东雍带给他们的。
进攻法摩沙的时候,满刺加国的军队被当成仆从军来用,半卖半送给满刺加国很多的武器。满刺加国士卒的战斗力,才有一点点提升,不过这一点提升与雍军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在戚景通看来,击败满刺加从来不是多难的事情。而朱厚煌却说不是一天二天能够解决的,其中必有玄机,他也猜出一点,但是不敢肯定。
朱厚煌说道:“朝廷对我东雍就看不上眼,恐怕将来有不测之祸,东雍虽然好,但是距离朝廷太近了,孤想要在南洋立基,诸位也都知道了,而星城乃水路要道,四通八达,孤准备一此立基,但是孤城不守,孤必定要取满刺加国之土,以养星城。如今,满刺加国反叛,正好是一劳永逸之策。”
戚景通明白,击败满刺加从来不困难。困难的是灭掉满刺加国。
不管怎么说满刺加国曾经也是一个大国,是有些底蕴了,再加上满刺加国都热带,如果在海边,还好,深入内地热带雨林之中,最大的敌人根本不是满刺加国的军队,而是这里的气候。
所以击败满刺加国主力容易,只需派遣一两营的援军,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消灭满刺加国,就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许兄。”朱厚煌问道:“少府有没有办法,维持贸易?”
“殿下。”许松说道:“臣已经在做了。臣已经派船去通知果阿方向,让他们全部绕过马六甲在星城停靠。”
这是起伏满刺加国没有水师。或者说他们的小木船根本不能东雍的商船相比,根本不能在海上拦截航道。只是他们来势汹汹一口气围住了马六甲,马六甲的码头被占领,才让航道中断。只需绕过此处,还是可以通行的。
朱厚煌说道:“财政上可不可以支撑。”
“殿下。”吴行之说道:“年后安南一战,耗银三百八十万两,府库为之一空,现在只剩下百余万两的星城建城钱可以动用了。”
朱厚煌说道:“好。百万两应该够用。戚将军。”
“臣在。”戚景通说道。
“动员两个营,孤要南征。”朱厚煌说道。
“是。”戚景通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了。
在安南之战的时候,抽调大量军队,东雍只剩下两个营,此刻大军回转,这两个营正好南征。
朱厚煌心中暗道:“雍军两个营,安南军两万,总共三万余人,足以驱逐满刺加人,正好凭借这些军队,在星城立下根基来。”
星城被朱厚煌重视,罗轩,张翰这两个人死对头分别掌管星城的民政与军政,将星城发展的还不错。罗轩以渤泥王子的身份招揽百姓,而张翰招揽遗留在外的汉民,没有多长时间,星城就有万人上下,也算是一个小镇了,再加上张翰旧部。是东雍控制南洋的重要节点;不过与朱厚煌想要,相差太远。
第六百二十一章张翰的先发制人()
第六百二十一章张翰的先发制人
朱厚煌想要的星城,不说要人口百万,最少数万人口,有足够的农业工业基础。
所以朱厚煌决定趁这个机会,驻军星城。以星城为根基建立南洋的统治体系。
想来左古晋,右马六甲,如果可以朱厚煌在将来还会对爪哇与苏门答腊岛用兵。所以这一次离开东雍,除非北方出了什么大事,恐怕不会回来了,朱厚煌准备非常齐全,将少府长史府官员也带走了大半,要不是少府的大半基业都在东雍,朱厚煌甚至连许松也从东雍带走。
所以这一次准备的很慢。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还没有到南洋的时候,南洋胜利的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星城之中。
张翰脸色铁青的与罗轩相对而坐。
两个人关系很僵,早些时候罗轩对张翰还有一点歉意,但是现在这种歉意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到了现在谁对谁错,已经说不清楚了。也不必说清楚了,反正他们两个人在除却公事之外,杜绝所有的私交。朱厚煌安排两人在此,也是有用意的。
首席张翰手下是有军队的,是张氏在渤泥的遗留。张翰大功于东雍,但是私军还是早忌讳,虽然现在这一支军队挂着星城府兵的旗号,但是洗刷不了其中的私兵的性质。而罗轩背后的潜势力也不小,渤泥虽然是小国,但与南洋很多国家都有联姻,罗轩是亡国公子,但是身后也有狠多人支持。
他们两个人国仇家恨,分在一起万万不会联合的。
“今日之事,一言已决,何须多言,成,还是不成?”张翰说道。
罗轩说道:“满城之兵不够数千,你全部带出去了,星城怎么办?”
其实所谓的星城还是一个雏形,毕竟在此之前,朱厚煌的战略重心都在东雍,在南海北部,南方得到的资源很少,不管是古晋的秦九川,还是在星城的张翰,罗轩,在马六甲的汪直,所能得到的资源都是很少的。
张翰说道:“如今马六甲形式危急,我们岂能按兵不动?”
罗轩说道:“但也不能如此动。”
张翰说道:“罗轩,你与我张家之仇将来再说,却不可以国家大事来开玩笑。”
罗轩说道:“岂有此理?我们两家的事情,以后再说,如今星城本就空虚,必须留兵把守。我不许你将星城掏空。”
张翰说道:“星城城池还没有建好,根本没有什么防守的地方,只要对面渡海而来,星城就无法防守了,所以必须先发制人。”
罗轩说道:“满刺加重兵都在马六甲,哪里有兵力来攻打我们?”
张翰说道:“怎么会没有兵力?对岸那些酋长手中的战士是什么?”
罗轩说道:“我已经与他们商议好了,在这一战中保持中立。”
张翰说道:“你信吗?”
罗轩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觉得我在说假话吗?“
张翰说道:“你没有说假话,但是一旦马六甲形式有变,那些酋长的话,还可以做数吗?”
罗轩说道:“马六甲城池坚固,怎么会有什么变化?再者殿下马上就要来南洋了。到时候即便有什么变化,也无碍了。”
“正因为殿下马上就要到南洋了,我们才要有所行动,否则殿下一来,哪里还有我们的功劳。”张翰说道。
这一句话说出来,罗轩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是一句结结实实的大实话。
不得不说,虽然朱厚煌没有太大的倾向性,但是他们两个都是半路投靠东雍,虽然不能说倍受排挤,但是也相差不大。他们想要向上爬,就必须有别人说不出话来的功劳,东雍初建风气还算是朴质,只要有功劳,万万没有埋没的。所以张翰求功之心非常之旺盛。
但是罗轩就不想了。
不,他们两个虽然彼此敌对,却有几分同病相怜,不,罗轩要比张翰可怜多了。罗轩毕竟是渤泥亡国太子。即便他拼命说自己不想复国,但是东雍上下看他都有另色眼镜。罗轩想升迁,所遇到的障碍,只比张翰多,不比张翰少。
“这一件事情你有把握吗?”罗轩的声音变了。
张翰说道:“没有十成办法,但是有五成希望,对面各部合起来人数很多,但是要是分散开来,没有一部可以挡我军一击,只需击败数布裹挟他们,就可以组织一支大军,在柔佛与敌人周旋。不管胜负,都能牵制住敌人的力量,让他们不能靠近星城。”
罗轩说道:“好,我同意了。”
张翰调头就走,来到门口忽然停住了,说道:“多谢。”
罗轩忽然想起他们小时候,几乎一起长大的事情,现在却在阴差阳错之间,变成了这种关系,让人不胜唏嘘。
张翰的动作很快,上午下定决心,中午就已经递进柔佛。
柔佛是中南半岛最南方,与星城隔海相望,距离很近,而且这一带都是平原地带,适合农业生产。也就是有柔佛一带广袤的平原,才有了朱厚煌要定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