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五十二章雨中的激战()
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战
不过,莫登庸处心积虑的突袭。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雍军这边战斗力出众。
雍军的战斗力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集结的速度,从莫军忽然出现在雍军营地之前。雍军却能从相当短的时间,出营战斗。在朱厚煌看来,很是寻常,却不知道在莫军这边看来相当的惊艳。
这样快速反应,是郑绥麾下万万做不到的。
所以在雍军这边,是双方在营地外面,踩着泥泞的土地,彼此奋力的厮杀,但是在郑绥的两个营地之上,却不是这样的情况。朱厚煌营地是与宁平城相对,以雍军为核心,东西两边都是郑绥的清化兵为两翼。这一才莫军主攻方向,正是左右两翼。
强强对决,是局外人的想法。但是兵家正理,从来是以强凌弱,以多欺少。莫登庸知道雍军不好对付,但是郑氏的清化兵,却是莫登庸手下败将,而且是打了败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手下败将,可以说打清化兵,早已轻车熟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全军上下信心倍增,可以说胜券在握。
而且结果正如莫登庸所预料了,在雍军面前吃了一个瘪。但是在郑军面前完全找了过来。
东西两个大营都被雍军死死的堵住在营地前面,而东西两座大营,也有所不同,因为郑绥在西营之中坐镇,因为郑绥主持对莫军西营进攻,动用的兵力就出自西营。有一名足够的威望的将领坐镇。一样的军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西营在郑绥的主持之下,虽然凶险,但是还能撑得住。但是东营却不一样。
“快顶住,快顶住。”阮栋大声喝道。他挥舞着带血的长刀,不住的呼喊,大声说道:“敢回头者斩。”
阮栋是阮家子弟,他在清化功臣集团之中,实力仅次于郑氏。
清化军以郑绥为主,但并不是说郑绥就能完全控制住。阮栋就是清化军中,阮氏的代表。他是一个粗壮的汉子,再加上一身盔甲,简直就好像是一尊钢铁巨人一样,不过他一个人的武勇在这一场战斗之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天空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的小雨,淅淅沥沥的好像是上天的眼泪,而东营,营门已经被推开了,莫军硬生生的冲了进来,双方在营寨之中反复厮杀。
说起来以东营,西营,中军三个大营称呼,其实这样能容纳数万人的营地,几乎是一座小城池了。其中以雍军的营地最为严整,大营之中,还以营为单位分别列营,即便是莫军冲进去之后,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个营地。而东营西营的清化军并没有雍军哪里严整,但是也并不是仅仅一道寨墙,里面也有壕沟之类的防护措施,按理来说莫军攻进来之后,依然能坚持做战。
但是很多东西都不想当然的。最不能想当然的东西,就是人心,而士气这东西,本就附着在人心之上。
莫军的突然袭击应该算是成功的。他们一边清理岗哨,以最快的速度奔袭过来,即便是雍军也只来得及出城迎战而已。阮栋更是来营门都没有守住,眼睁睁的被莫军打了进来。
营门被攻破,阮栋立即将手中的士卒派出去,想要反攻。
因为时间的问题,清化军的集结速度,远远不能与雍军相比,所以,阮栋临时能集结起来的士卒,也不过是他的亲兵而已,他的亲兵虽然比一般士卒精锐一些,但是面对绝对数量劣势,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三下五除二,就被稀里哗啦的打崩了。
营门被攻破,主帅最精锐的亲兵被打崩,原本还没有集结起来的士卒,顿时心惊胆战,所以剩下的战斗几乎是一面倒,也不是大营之中,各种各样的建筑,帐篷仓库之类挡住了空间,将一部分士卒逼到逃无可逃的地步,也将莫军大军分割开来。
所以莫军只能将战斗打成了混战,虽然局面依旧向莫军这方面倾斜,但是一时半会也结束不了。只不过,双方的交换比相差太大,简直是在屠杀。
阮栋坚持不了多久的。安南这个国家概念在后黎朝基本上成型了,这种思想有好有坏,在抵抗外国侵略的时候,很多人能发挥出极大勇气,不能说不会投降,但是也不乏坚持到地的勇气与信心,但是在内战的时候,也有一点点坏处,就是谁当皇帝不是皇帝,下面的人不在乎这个,所以很容易将对方的部下转化为自己的军队,比如莫登庸与郑怀兴之争,几乎升龙在谁手里,下面的人听谁的,不必一地一地的打。
现在这个时候东营士卒,几乎坚持不住了,已经有大批大批的士卒开始投降了。
不过,这个时候天象突变。
本来淅淅沥沥的雨,缓缓的变大了,雨滴一下子变得密集起来,一滴滴的雨滴砸了下来,在地面上的水坑上面砸出印记,大片大片大水花迸射出来,似乎是有无数人从天上射下无数水做的箭矢,从宁平到清化,整个战场,乃至大半个安南都陷入了大雨之中。
安南的雨季第一场豪雨来了。
一时间人的视线都看不清,数丈之外,只能被看见雨,挖好的沟壑什么,几乎肉眼看见的被雨水填满,最后汇成大片大片的水坑。
在安营扎寨的时候,都选择的高处,所有大大小小的溪流从高坡之上向下流下去,就好像是瀑布一样。本来就被踩的泥泞之极的的大地之上,变得更加泥泞了,原本一脚下去有一脚泥,而此时,他们只能涉水而行了。
这样大雨不要说打仗了,连正常的行军也不下了。
“撤。”面对这样的局面,莫军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虽然他们可惜如果,这一场暴雨来得迟一点,他就能将这个营地给夺下来了。可惜了。
不过只有负责攻东营的莫军这样想。莫登庸心中暗道:“谢天谢地,天助我也。”
对莫登庸来说,这一场豪雨来的正是时候。因为他就快要被打败了。
虽然在泥地之中,雨水之中很多火器都不能用。乃至于阵型都摆不开。但是莫军依旧不是雍军的对手。
火器不能用,冷兵器总能用吧。阵列虽然摆不开,但是莫军更摆不开。好歹朱厚煌的修炼不是白给的,雍军的阵型在泥地之中全部变形了,但是好歹还有一个阵型的样子,但是莫军就完全不行了。只能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人群,什么阵型都看不出来。
不过,莫军实力并不错,这样泥地之中,刀口舔血的战斗,他们并不比雍军差多少。他们唯一比雍军差的,就是在阵型之上,所以雍军的阵型缓缓的逼着莫军的阵势向后面走,双方的伤亡比相差不大,只是局面一点点向雍军这边扭转过来。
真正决定双方成败的时间,就是在小雨一下子转为暴雨的瞬间。
真正的艰苦才能验证出双方军队的成色。大雨好像是高压…水枪一样,将东营的战斗都冲散了。同样正在战斗的雍军与莫军也陷入同样的境地,脸上的雨水不知道下流,让人都睁不开。
在这样的战斗,冲杀在前面的雍军士卒,虽然看不清楚,雨水模糊了眼睛,也听不清楚,只能听见激烈无比的雨水之声,其他都听不真切。但是依旧凭着刚刚的印象向前面上去,将战斗放在第一位,但是莫军却没有这份心思了,他们纷纷后退,瞬间崩了。
第五百五十三章瘟疫()
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
本来还在勉强僵持的局面再也维持不住。稀里哗啦的退了下来。莫登庸也不敢再打了,这样大雨之中,对双方的士卒都是一个考验,不过也辛亏是这一场大雨,否则朱厚煌早就追了下来,要莫军能回城不过一两成。
整整一天的战斗,几乎要结束了。
为什么要说几乎要结束了,是因为大雨的原因,有很多士卒都走散了,而且大雨也严重影响了命令的传达,当整个战线是都恢复平静下来之后,还有很多小地方依旧在战斗。
不过这都无关大局了。大雨之作战的后遗症也就出现了,那就是大量的士卒病倒。
或许对现代很多人来说淋一场大雨根本不是什么事情。但是对这个时代来说,却不是如此。这一场大雨,出战的士卒身上几乎被雨水给反复冲刷成白色。握着刀柄的手,更是大片大片白色,似乎一点血色都没有。最开始病倒的都是伤员。
伤员本来都受伤了,然后被雨水一冲,伤口都好像是死猪肉一样的白,再加上安南潮湿炎热的天气,几乎在转眼之间,都开始化脓了。
朱厚煌做了很多的准备,为了让将士们驱寒,他派出成建制的部队,披着蓑衣,去砍柴。
也没有是干燥的柴火,不过,这个时候不管什么,先烧便是了。为所有的士卒都煮了姜汤,烘烤衣物。
朱厚煌又逐个检测帐篷,见到漏雨的帐篷立即责令修整,但是依然挡不住疾病的蔓延。先是伤员。大雨之中那一战,所有的伤员几乎上都没有活下来,伤口都化脓了。唯一不同的是,挣扎的时间长短问题而已。朱厚煌能做的也不过是,眼睁睁看着这些士卒一个个变成了尸体。
“殿下。”朱厚煌转眼看过去,原来是温医生。
朱厚煌身边一直有医生,都是东雍的名医,之前跟在朱厚煌身边的医生,是沈医生,沈医生是薛神医的弟子。不过死在海战之上,朱厚煌身边这位温医生却不知道薛神医的弟子。朱厚煌问道:“温医生有什么事情吗?”
温医生的脸色有点难看,他左右看看,对朱厚煌说道:“陛下,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朱厚煌立即知道事情不对。一挥手。李良钦立即安排了一件帐篷,周围被朱厚煌的亲卫守卫的严严实实的,而且李良钦也站在朱厚煌的身边。
温医生轻声说道:“殿下,军中有瘟疫了。”
朱厚煌大吃一惊道:“什么?”
一瞬间朱厚煌感动自己汗毛都竖起来了,整个人冷汗直流。
由不得朱厚煌不紧张,军中瘟疫从来不是什么好兆头。而且朱厚煌瞬间想起了他的军中的籍贯。朱厚煌军中大部分是江西人,还有福建人,这些人在中国算是南方,但是相对安南来说,却是北方了。能不能适应安南的水土本就是一个问题。如果瘟疫蔓延开来,说不定,重灾区就是朱厚煌的雍军本部。
要知道这数万雍军是朱厚煌用以镇压东雍的本钱,一旦有失。朱厚煌都不知道他该如何面对大明的压力。一瞬间朱厚煌立即想退。撤退不要越南一块了。但是随即朱厚煌立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很多时间是不进则退。如果他退了很可能是是莫氏提前统一安南。
朱厚煌并不知道原本历史上莫氏根本没有完全统一安南,他只是依稀急着越南有一个莫朝。只以为安南莫朝也是一个一统的国家。
朱厚煌知道如果他从安南撤军,证明了自己的失败,根本不用别的,只需大明的一纸诏书,朱厚煌在南洋的基业距离全部损失也差不了多少了。所以朱厚煌现在一步也退不得,他现在退却的后果,比不介于安南内战还要严重。
“温医生。瘟疫情况如何?是那些瘟疫?有多少人得病了?情况严重不严重?”朱厚煌焦急之极,一口气将全部问题都问了出来。
温医生说道:“主要是疟疾。”
朱厚煌松了一口气说道:“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