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牟焕聿徊恰�

    李适之对可能出现的奏折事情是有些害怕的,这些天听从了李清的建议一直住在书院里面没有回长安,同时吩咐仆人回府传讯,让府上闭门不再接纳任何人。

    就在当天李清跟李适之谈论过奏折的事情之后,李适之随即便写了一封给李邕的信件,里面言辞恳切,邀请李泰和来长安应天书院教书,同时辞去北海太守的职务,回长安养老。李适之在书信里面没有提半句有关柳绩的事情,但是其中隐晦的意思想必李邕应该能够看懂。

    就是不知道这个年仅七旬的北海太守是怎么想的了。如果李邕因为所谓文人的清高就认为自己可以不屑于李林甫的话,那李清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在去北海的事情,李清依旧安排了昆仑前往。

    临走之时,李清吩咐昆仑道:

    “书信要妥善保管好,路上如果有什么意外第一时间把书信给毁掉。到了北海之后,尽快和裴元俊、杜甫两人联系,让杜甫第一时间去见李邕,李适之的书信你要当面交给李邕并把它及时给烧掉。”

    昆仑见李清说的凝重,忙答应道:

    “小郎君放心,书信一定不会有问题。”

    李清点点头,想了下,接着说道:

    “事情如不可为,马上和裴元俊、杜甫两人回长安,不要在北海逗留。”

    昆仑躬身说道:

    “知道了。不知道小郎君还有什么吩咐?”

    李清坐在那里,闭眼想了想,自己跟杜有邻和柳绩两人没有任何的交往,这件事情是牵扯不到自己身上的。

    李清之所以想着把李邕从中救出来,不过是可惜李邕的才华,不想他就这样惨死在李林甫之手。而如果想着把李邕弄来书院而让他不受柳绩案件的牵连,需要清理掉李邕跟柳绩等人之间往来的一切证据。

    而这些是李清之前让裴元俊前去北海的原因。

    此前昆仑带回来的信息说,裴元俊进展的并不太顺利,这是昆仑回来之前的状况,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形如何。但总之,李清希望把李邕跟随后的柳绩案件有牵连的一切事情都切断掉,这样一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即便是相府也要看书院的颜面。

    李清沉思片刻,睁开眼看着昆仑,笑着说道:

    “自从我们上山学艺开始,过去已经十余年。虽然算是学了些武艺,只不过是自保而已,现在想想还从来没有跟他人真正的打杀过。”

    昆仑望着李清,有些茫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李清说出这样的话来。昆仑正想问李清什么意思的时候,见李清突然问道:

    “昆仑,怕不怕杀人?”

    昆仑愣在了那里,对李清的话有些惊讶,过了一会儿才截然说道:

    “不怕。”

    “不怕就好。”

    李清点点头。现在的形势对作为侯爵的李清来说,自然是不用杀人什么的,但是以后的话,如果安史之乱真的到来,乱世之中打打杀杀是常有的事情,怕是在所难免。

    虽然李清和昆仑学艺都有十来年,但是这些年真正的风险估计就是李清刚来长安的时候,杨氏兄弟和崔二暗杀李清未遂之后逃跑的那段时间。当时的情形,双方武力的对比却是不相称的,李清这边算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即便是出手也没有想要杀人的念头。

    李清说道:

    “北海那里的事情让裴元俊拿主意就好。但是你要记住,事情成与不成,一定要他们尽快离开北海。”

    昆仑点点头应了。

    裴元俊前去北海之前,跟李清之间的谈话昆仑是知道的,因此也不用李清再吩咐。昆仑跟随李清多年,李清的品性和行事昆仑很是了解,这些年被差遣的事情也没有出过差错。这次见李清对这件事情如此看重,昆仑心中更是谨慎,甚至于心中暗想,如果真的需要杀人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替小郎君把事情给办妥。

    李清随后吩咐昆仑几句,就命其即刻起程前去北海。

    李清坐在书院的窗前,看着书院中来来往往的学子,心中的忧虑才稍微减少了一些。这些人都是未来大唐之中的栋梁,李清也希望自己创办的应天书院能够为大唐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这不仅是为了大唐着想,也是李清以后屹立朝堂的支撑。

    现在自己身边还是太缺少人了,李清心中暗叹。

    李清正在想象之时,黄老道脚步匆匆地从外面闯了进来,口中惊喜地喊道:

    “玄清道长,书院门口那里有人……”

    自从书院创办好之后,黄老道就成了书院的“守门人”。书院大门有专门的护卫把守,并不是黄老道的职责所在,但是黄老道不愿书院白白养着自己这么个人,每天都会“巡视”一遍书院,书院大门那里更是常去,俨然把书院当成了自己的道观。

    李清见黄老道有些急匆匆的样子,笑着问道:

    “又有什么学生触犯学规了不成?”

    黄老道此前很是热心的为书院监督学生来着。

    黄老道摆摆手,喘息几口,说道:

    “不是。是书院门口那里来了一个人,正在破解大门处的题目呢。”

    这倒是正常,长安城很多学子不服气,每天都有人过来书院想着解开书院大门处的考题的。

    李清笑着说道:

    “难道有人全部解开了?”

    “差不多,刚才过来的一位年轻人,几乎在半个时辰之内就把几乎全部的题目给解开了,现在正在解最后一道呢。”

    李清动了下眉毛,这倒是少见。自从书院大门那里张贴了一张考题之后,还从来没有人解开过三道以上的题目,今天这人倒是有些本事。

    “可知道是谁?”

    李清好奇地问道。

    黄老道摇了摇头:

    “不知道,不过是一个二十四、五岁年纪的书生。能够解开这些题目的人还从来没有过,老道我也是一时好奇,所以过来跟玄清道长说一声。”

    李清想了想,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于是起身,笑着对黄老道说道:

    “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李清到书院门口的时候,大门处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门里面是看热闹的没有课的学生,大门外面却是一些过来想参观书院的读书人,还有一些附近的村民,站在那里指指点点。

    而被议论的人正巧把手中的笔放下,看着自己的解答在那里浅笑。

    李清看到来人,笑了起来。

第308章 再见李泌() 
李清看着放下笔后跟书院大门的守卫争论的李泌,笑而不语。

    “我现在可以进去了吧?”

    李泌放下毛笔,看了一眼依旧拦在门口的守卫,冷声说道。

    就在李泌解答题目的时候,大门外围观的人群一直在议论纷纷。

    人群中间有人曾尝试着解答过大门处的考题,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时候见李泌站出来,心中是存着看热闹的心思的,然而随着李泌把题目一道一道的解出来,这些人的心态由看热闹到惊讶进而开始心生佩服了。

    见李泌把所有的题目都解答了出来,人群争相挤着想一看究竟。书院大门的守卫忙拦住这些人,大声说道:

    “诸位郎君想硬闯书院不成?全部退后,不然依擅闯皇家书院治罪。”

    这名护卫拦住有些骚动的人群,看了一眼李泌写好的答案,轻声说道:

    “这位郎君请稍待,我要把它送去书院教习那里看是不是正确才能决定。”

    李泌的解答护卫是看不懂的,为了谨慎起见自然是要请书院的教习进行判断。实际上,此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想进入书院的学子胡乱的写了一些答案想蒙混过关,还差一点就得逞。自此以后,书院的护卫对前来答题的学子都极为小心谨慎,这次倒也不是故意想要为难李泌。

    “不用了。”

    站在书院看热闹的学生后面的李清说道。

    本来还在兴高采烈地议论的学生扭头看是李清,缩了下脖子,忙跟李清见礼后跑开了。

    李清上前,拱手对李泌笑道:

    “李兄,多日不见。”

    李泌见李清亲自出来,知道是刚才自己答题的时候惊动了这位侯爵,心中一暖,忙上前回礼道:

    “李某早就应该过来拜访李侯,不想被俗事缠身,还请恕罪。”

    护卫见李泌跟李清是认识的,忙把人放进书院。这时候围在书院门口的读书人见一个年轻的少年出来迎接李泌,猜到是李清,忙挤到大门口,高喊道:

    “李侯,我等学子仰慕书院和李侯已久,也想进书院一观,可否通融一二?”

    “就是,还请李侯念在我等远道而来的份上,准许我们进去瞧瞧。”

    护卫看到这种情况,忙走过去,大声说道:

    “诸位稍安勿躁,想要入书院请过去那边解题,这是书院的规矩。”

    李清见这大门外的这些人,拱手说道:

    “诸位,如果诸位郎君想着入书院读书,请参加书院的入学考试,如果是想参观应天书院,还请在书院的开放日过来。”

    书院每个月都会有一天是开放日,准许外人和书院的学生进出。

    李清说完,不再理会大门外的那些人,和李泌一同往书院里面走去。

    自从上次龙门客栈一见,已经过去月余。一开始李清还留心等着和李泌的再次见面,谁知道左等右等,李泌也没有过来书院这里。李清忙着处理书院的事情,倒是快要把邀请李泌的事情给忘掉了。

    对于李泌没有来书院,李清也想过原因,归究起来应该是李泌这位才子的傲气或者是自尊了,说不定李泌还有一种待价而沽的心思在。

    这时候的人们,但凡是才子,都有着几分属于名士的傲气,李清不想过多猜测李泌过了这么长时间才来书院的原因,既然来了,想必是已经有了决定。

    李泌自负才学,自视甚高,然而在李清面前却没有这样的表现。虽然李泌比李清要大几岁,但是李泌现在不过是一介白身,身无功名,而李清却是贵为公侯之列。即便是才学方面,李泌也自筹比李清还有差距的。李清的诗作和在长安城中出版的诸多学术论著,李泌都进行过专门的调查,最后也不得不对李清心生敬佩之意。

    不说诗词,单就《数学要义》和《论语正义》这两部著作就不是这时候的李泌能够写出来的。

    这时候,李清在长安城中的名声之响,李泌是见识过了。这些天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人谈论起长安城的新闻,多多少少都会提到李清。就连从来没有见过李清的人说起有关李清的事情也头头是道,这也给了李泌这位才子一种无形的打击。

    今天过来这里,虽然是因为前次李清的邀请,但是李泌心中也想见识一下书院大门处难倒众生的那些考题。李泌自筹自己是可以做出来的,这样一来,自己过去书院的时候不至于被李清给轻视了。

    李泌崇尚道门中的神仙之术,这些年云游四方,认识了道门中不少的得道高人。然而,李泌几乎没有真正能够接触到过像李含光那种道门宗师级的人物。

    拜司马承祯为师,为上清一派宗师玄静道长的小师弟,在道门之中的身份和地位几与道门宗师相当,李清在道门之中的身份甚至于让李泌有些嫉妒。

    李清和李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