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建北宋-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饫铮畲笙来谏砩希蛐碓诠丶笨棠芄徽谘谝欢!�

    李宪越来越佩服官场上的人,一个人失踪,竟然在失踪之前把腰牌送给别人,真是惊天奇闻。毫无疑问,那个高手肯定是在这个包国雄手里“被失踪”了。

    “君子之交,一言而决!”李宪接过腰牌,同时从右臂上解下一把三棱刺:“李某客居在外,身无长物。这是日常保命物件,今天送给包大哥留个念想。”

    深更半夜无法多谈,两个人很快就分手离开。

    李宪策马加速,但心里却开了锅:“包国雄不仅处事果决,而且心狠手辣,竟然暗下毒手干掉了一个自己的同事,还把这件事告诉我。”

    谋害自己的同事,这是大大的死罪。李宪不是傻子,包国雄采用一种特殊方式,向自己表示了忠诚和投靠之心。

    李宪投桃报李送一把三棱刺,也表示了接纳之意。至于如何使用这枚暗钉子,在什么时候使用,目前还没有想好。

    因为李宪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出面推翻赵家朝廷,所以他不可能主动给朝廷制造乱子。

    一切都顺其自然,让老百姓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那才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一个民族的觉醒,不是干瘪瘪的几句话就行的。没有尸山血海的惨痛教训,不可能挺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大宋毒害华夏百姓一百多年,四五代人的性格被阉割,逆来顺受的奴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中原百姓被大宋灌输的奴才思想,没有鬼头大刀的当头棒喝,没有人头滚滚的惨烈场面,根本无法彻底清除。

    高俅此前的一番话,让李宪虽然很焦急,很痛心,但他却无可奈何。

    知耻而后勇,这个民族才有救。被逼到墙角之后还不临死拼命,而是伸出脑袋让别人去砍,这个赵家朝廷彻底灭亡也不值得同情。

    虽然一想起来就愤怒,但不管怎么说,李宪现在还比较满意:“今晚没有白出来一趟,竟然在汴梁城里面得到一个内应,有点意思。”

    回到清风楼的大门口,李宪发现所有人都没睡。卜辙带领铁卫队的小伙子们正在卸车,全都是胳膊粗细的毛竹。

    李宪看得大惑不解:“你们这是干什么?这种毛竹只能当柴烧,又不能制作弓箭,有个屁用啊?”

    牟长霞闻声从门内出来:“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公子是不是晕头了?明天就是除夕,守岁之后不是要爆竹驱年的吗?我们是首屈一指的大酒店,当然要准备足够多的爆竹才像样子。”

    李宪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卜辙,这才一拍脑门:“这些毛竹没啥用处,送到柴禾房劈开了当柴烧。忘记和你们说了,我准备了另外的东西,明天就让全城百姓见识一下!”

0303、守岁末,准备过大年() 
李宪前一世不过是一个臭当兵的,没有当官的经历。他的一切行动都是用军人眼光看问题,关注焦点是战术的主动性。

    抢占制高点,就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比如说夜访高俅,比如说警告蔡攸,都是贯彻这个思路。

    但是官场上的套路刚好相反,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旁敲侧击,曲折迂回,才是官场上的制胜法则。

    欲擒故纵,欲抑先扬,官场上对你破口大骂的可能是朋友,对你笑脸相迎的大多是敌人。

    二十世纪林大帅说得好:当你无法把他打死的时候,就把他捧得高高的,让他自己摔死。

    凡是能够养生的东西,就一定能够杀人。太极拳是一套养生功法,它就一定能够杀人于无形,这就是官场辩证法。

    李宪没有在官场上历练过,就无法领略“官场太极”的精微奥义。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是兵法原则,李宪当然知道,而且在战场上多次使用这一招。但在官场上如何应用,他就不明白了。

    战场上要求把敌人一棍子打死,绝对不能让敌人缓过劲来。

    正因为如此,李宪做事总是出其不意,直指本心。虽然起到了攻其不备的作用,却显得有些操之过急。

    来到东京汴梁城不过两天多时间,李宪就搞出一大堆事情,得罪了一大批看见的、没看见的人,俗话叫做锋芒毕露。

    官场上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采取行动就必须攻守兼备,因势利导,借力打力,让自己随时都能够进退裕如。那才是不倒翁,绝世的高人。

    李宪没有当过官,还是当兵的那种一根筋,对官场套路狗屁不通。如果现在让他当官,早就被别人啃得渣子都不剩,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幸亏李宪两世为人,具有领先一千年的优势,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能做别人不能做的东西,可以在关键时刻暂时转移别人的视线,让背地里的很多人疑神疑鬼,从而给他留下了一线生机。

    不知道多少人在暗地里严重关注清风楼的时候,李宪也在秘密忙碌。

    八辆马车在瓦岗寨废墟上交给了邹吉和曹申,然后就不知所踪。

    马车自然不会飞了,只不过八辆马车目标太大,所以采用了乾坤大挪移。这段时间邹吉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利用大批量运送爆竹进城的机会,分批带进城内。

    李宪就在清风楼后院的一个秘密仓库看见了八辆马车,因为用牛皮帐篷蒙着,外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罢了。

    卜辙很少出现在别人面前,就是带着二十四个铁卫队员,分成三班看守马车,外人一律不准靠近。

    李宪设计的马车底盘,是为铜铸滑膛炮准备的炮车,借鉴了后世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拆卸拼装。

    李宪来到仓库,并不是要改造马车,而是要拿一箱东西。

    如今好歹也算威震一方的人物,李宪当然动口不动手:“卜辙,打开第六辆车,把后面的配重箱搬下来。”

    这是一个长条形的木箱子,外面包着羊皮,用蜡封口防止进水受潮,两个铁卫队员才能抬得动。

    卜辙看见死沉死沉的,就有些好奇:“公子,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这玩意儿没啥卵用,就是为了好玩。”李宪微微一笑:“你们过年燃烧毛竹听个响,为的是驱年祈福。但是你们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东西那才是真正的爆竹。”

    原来,李宪在配制火药的时候,发现有一批硫磺和芒硝的纯度不高,他也没有心情二次提炼,所以就带领姑娘们制作了人类的第一批鞭炮,让姑娘们啧啧称奇。

    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年间所说的“爆竹”,那货真价实叫爆竹。就是把没有裂开的大毛竹架起来烧,竹节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爆炸,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一直到南宋时期真正的鞭炮才出现,也预示着大宋彻底灭亡。因为元蒙利用火药制造兵器,而南宋在发明有害无利的鞭炮。一进一出之间,灭亡成为必然。

    李宪一贯痛恨鞭炮,当然不会吃饱撑的去发明这种害人的东西。他是在做另外一种设想的时候,用边角余料做成的鞭炮。

    二踢脚、钻天猴,这才是李宪在白云山庄反复推敲过的东西。说白了,二踢脚和钻天猴,就是最原始的二级火箭。

    李宪当初并非要发明火箭,而是想完善部队的通信手段。偶然发明了左轮手枪,他就想到了后世的信号弹,然后一头栽进去想弄出个所以然,于是有了鞭炮。

    李宪前一世小时候,玩过一种可以炸出降落伞的冲天炮,那真是记忆犹新。

    那种小孩子玩的冲天炮很小,红色降落伞在空中飘飘荡荡,平添许多节日喜庆,曾经让年幼的李宪产生许多遐想。

    穿越一千年,从遐想到瞎想,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经过无数次失败,李宪利用后世的空包弹原理,终于发明一种现代化的信号弹,实际上叫做礼炮更合适。

    李宪发明的信号弹采用铜管做轨道发射,同样是二级火箭,射高超过五百米。在空中二次爆炸的时候,就会炸出一顶降落伞。

    降落伞事先染成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从而达到指挥军队行动的目的。这属于飞狐军的军事机密,还没有装备下去。

    发明降落伞信号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年代没有电话,更不可能有电报。两支军队之间的距离超过十里就没有办法协调,也做不到密切配合、精确打击。

    就像上一次反击完颜婆卢火,李宪的预设战场、出动的四支部队,彼此之间实际上就隔一道山梁,可就是没有办法互相配合,只能各自为战。

    正因为如此,降落伞不光有不同的颜色,下面还挂着条幅,用小铅坠配重拉直条幅,条幅上用军事暗语写着行动命令。

    仅仅有信号弹和降落伞还是不行的,如此之远、如此之高,用肉眼根本看不见条幅上的字迹,这才是李宪发明单筒望远镜的初衷。

    汴梁城是大宋朝醉生梦死的地方,发明所有东西都遵循“新奇、奢华、无用”,三个基本原则,所以李宪带过来一箱十万响的鞭炮。要搞就开天辟地,要炸就惊天动地。

    李宪打开木箱检查鞭炮,卜辙凑过来看了一眼,顿时大摇其头:“这玩意儿花花绿绿的,好看是好看。可是比手指头还细,也能响?我们弄回来的毛竹起码都有手臂粗细,那才响。”

    李宪一边检查导火索,一边没好气的说道:“能不能响,老子比你知道!”

    其实李宪心里话是:听响有个屁用,据说人家的鞭炮可以炸塌立交桥,你他娘的要过八百年才知道那种天方夜谭,如果你能活八百岁的话。

    卜辙赶紧闭嘴,毕竟他曾经见识过李飞凤的掌心雷,十米开外把一扇实木门轰成了碎片。那真是木破心惊,房屋乱摇。

    李宪是李飞凤的老爹,女儿如此厉害,这个当爹爹的肯定更厉害,说不定眼前的这些小玩意儿到时候真能响。

    李宪刚刚把鞭炮检查好,牟长霞过来问道:“客人都已经离开了,明天的年夜饭如何安排?”

    李宪听得有些奇怪:“年夜饭又叫团圆饭,自然应该大家一起热闹热闹,还用问我吗?”

    “不是这样的。”牟长霞脸色一红,我们清风楼还有一百多那些姑娘们,都不知道家在何方,根本没地方可去。

    李宪恍然大悟,邹吉说过,当初把清风楼盘过来的时候,还接受了四百多妓女。

    想到历史上这些妓女两年后都会被金兵蹂躏致死,李宪心里也很难受:“她们也是人,被逼上这条路实属无奈。不管怎么说,也属于我们清风楼的人,也应该享受家庭的温暖,大家就一起吃个饭热闹一夜。”

    说到这里,李宪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你盘点酒楼的情况,到底赚钱没有?”

    牟长霞点点头:“清风楼号称西大街第一楼,就是个销金窟,怎么可能不赚钱?尤其是四楼赌场,每天抽头就是几千贯。姑娘们接客的水钱,每天也是数千贯。”

    李宪右手一挥:“折换成银锭,接客的姑娘们每人发红包一百两,酒店员工发两百两的红包。铁卫队员每人发红包三百两,十二个小丫头每个人发红包两百两。新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