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青云真想踹他一脚,但老道士早提防着他,一直与他保持着安全距离。狠狠瞪了老道士一眼,李青云挖苦道:“就你这眼神,还敢出去给人算命?”
老道士其实也知道李青云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大一个孩子,他之所以那么说就是为了挖苦他一番,从嘴上占点便宜。
老道士仔细打量了一番鱼小宝,捋着胡须,点点头道:“不错,是根好苗子!”
“小兄弟,不如让贫道来给你算上一卦如何?”老道士对鱼小宝笑道。
李青云见他又是这套,没有理他,拉起鱼小宝就往里走去,一边还告诫道:“这老头是个大神棍,你可千万不要信他。”
鱼小宝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了老道士一眼,认真地点了点头。
老道士不以为意,嘿嘿笑道:“贫道的衣钵有传人了。”
因为在百花楼李青云赢了杨政一块上好的玉佩和十两银子,完成了五行系统下发的任务,并且因为他救了鱼小宝一命,五行系统共奖励了李青云2个成就值。
李青云左右端详着那块玉佩,真是一块上好的美玉,若是拿去当铺卖了肯定值不少钱,这样一来不就瞬间脱贫了嘛。
“老道士,你来看看这块玉佩怎么样。”
老道士将看了看玉佩,又搓了搓,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才道:“玉是块好玉,只是这玉佩上的花纹和刻字……好像是皇家之物啊!”
李青云本来只是随口一问,也没指望这个跟叫花子一样的老道士,对玉石有什么研究,可没想到的是,老道士说得煞有其事,倒是有几分眼力。
“拿去卖了,能值多少钱?”这才是李青云最关心的问题。
老道士急忙摆摆手道:“千万不可,这等美玉怕是没人敢收,而且还会惹出麻烦,这玉佩上面写着汉王二字,莫不是当今汉王殿下之物?”
李青云听他这么一说,急忙仔细看了看,果然有汉王两字,这下不由泄了气,本以为捡了大便宜,敢情是个烫手山芋啊!
他忽然想起自己也有一块祖传的玉佩,而且名字还起得特别霸气,叫“九龙玉佩”,但李青云一直觉得有些名不副实,因为里面一条龙都没有。
他身上将祖传的玉佩拿出,两块玉佩一对比,一块晶莹剔透,一块绿意盎然,都是难得的好玉。
老道士将李青云祖传的玉佩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眼睛一亮,惊讶道:“这是……这是青龙玉?”
“什么是青龙玉?”
老道士目光望向远处,悠悠道:“贫道只是在古籍中见过青龙玉的记载,传闻此玉有保魂护魄之功效,人佩戴在身上,能保佑魂魄长存,神识不散。”
李青云心中一惊,自己穿越时间隧道却没有魂飞魄散,难道是因为这块祖传玉佩的缘故?
这个问题他没有再问下去,这是他最大的秘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李青云思索再三,决定将杨政的那块玉佩暂时保存起来。他现在已经有了十两银子作为本钱,熬制红糖的原材料很简单,采购价格也不贵,有这十两银子,省着点用,制作第一批应该够了。
此时已近傍晚,三人都是腹内空空,饥肠辘辘,李青云便出门去买些酒菜。
回来的时候,老道士正对着鱼小宝大吹特吹,说他早就算出了北周气势将尽,杨氏将会取而代之。
鱼小宝年纪幼小,加上又没读过什么书,被老道士忽悠地一愣一愣的,心底对老道士已经佩服地五体投地了。
李青云嗤之以鼻,呛道:“那你算算大隋还有多少气运。”
屋里虽然只有他们三人,老道士还是四下张望了一番,这才小声道:“杨氏气数已尽,李氏当取而代之!”
没想到老道士居然一语中的!历史上,最后灭隋的不就是太原李渊吗?
李青云禁不住开始重新正视他,难道这老道当真懂得几分命理之学?还是说……他是蒙的?
“贫道早就说过,施主乃是紫薇星下凡,必将成就一番霸业。”老道士又开始蛊惑,而且眼中有着精光涌动。
李青云哑然一笑,原来他口中的李氏说的是他李青云,不是李渊!特娘的,你果然是蒙的,刚才差点被你唬住。
李青云总共买了六个包子,可没想到这六个包子,还不够鱼小宝一人吃的。更令他无语的是,当他问鱼小宝是否吃饱了的时候,小宝还摇了摇头。李青云无奈只好再出门去买,结果一顿晚饭,鱼小宝一人吃了十个肉包子。
鱼小宝虽然只有十几岁,看起来还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但是做事极为勤快利索,俨然一个小大人,李青云本不想让他干活,但这孩子却闲不住,主动帮助李青云收拾起房子来了。
房屋白天已经被老道士收拾得挺干净了,只是一些一些杂物还堆放在地上,没来得及处理。
妙手堂的一扇大门已经脱落掉在地上,鱼小宝拎起它,直接把它拖到了后院,看得李青云和老道士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妙手堂的大门乃是重铁榆木所制,这一扇门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了,但少说也有一百斤重,没想到鱼小宝直接就拖到了后院,而且看着似乎并不吃力。
第60章 制作红糖()
生产红糖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就是甘蔗,甘蔗本是生长在南方的作物,而榆林郡却位于北方。但在隋朝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因其表皮坚硬,易于保管,所以即便是在北方,也有大量从南方贩运而来的,集市上就有很多人卖。
李青云带着鱼小宝在集市上采购了一大捆甘蔗,鱼小宝主动要求自己背着,李青云看他流口水的样子,就知道他早馋得不行了,这么积极主动要求背着,恐怕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果然鱼小宝接过那捆甘蔗,当即就挑了一棵最粗的,用牙齿撕去皮,就大口嚼了起来。
一口大锅、一个石磨、一捆甘蔗,还有若干柴火,乱七八糟的东西加起来,花了九两银子。现在李青云总共剩下不到一两银子了,这点钱,仅够他们吃两顿饭了,也就是说如果不成功,那他们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对于李青云口中的红糖,老道士持怀疑态度,这个时代人们想吃点甜的,多喜欢吃蜜,尤其是蜂蜜,不仅甘甜而且色泽极好,最重要的是价格也不贵。
李青云却摆摆手道:“我这红糖可不是吃的,那是治病的药。”
三人分工协作,当然了说是分工,其实是李青云负责动嘴,他们负责动手。
一大捆甘蔗被洗净,切断,放在石磨中碾压出汁液,然后将收集到的汁液过滤去除杂质,放在大铁锅中熬煮、提炼。
不一会的功夫一股焦糖的味道就弥漫开来,老道士再次表示了质疑,这都一股子糊锅味了,怎么会有人买?
李青云不理他,而是仔细观察这糖汁的颜色,等到颜色开始变黑的时候,李青云将早已准备好的姜末、桂花、白芍、当归等几味中药的粉末加了进去,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熟石灰,最后収火成型。
姜末的辛辣、规划的清香、白芍的药味中和在一起,很好地掩盖了焦糖的糊味。那一块块切好的红糖,确切地说是姜红糖,在太阳底下闪着亮光,散发出一股清香,让人闻着就很有食欲。
如此诱人的美味,鱼小宝这个吃货岂能忍住,刚才一大块红糖刚出锅,还没有切割的时候,他就趁李青云不注意,掰了一大块偷吃了,现在又悄悄拿了两块塞到了嘴里。
李青云吩咐鱼小宝收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这熊孩子脸色红润,浑身冒汗,肯定是偷吃了不少!这姜红糖乃是转为女子驱寒用的,鱼小宝一个男人这么个吃法,自然是消受不起。
“好吃吗?”李青云笑问道。
鱼小宝咽了口唾沫,连连点头,眼睛还望着那些红糖,脸上分明刻着两个大字:想吃!
李青云可见识过他的食量,这熊孩子一顿饭就能吃十个肉包子,就这点红糖怕是还不够他塞牙缝的,可别还没开业,就让他偷吃完了。
李青云故意吓唬他道:“这东西是姑娘家吃的,男孩子吃多了会变成姑娘的。”
鱼小宝毕竟还是个孩子,也不懂什么生理知识,他对李青云的话深信不疑,闻言忙胡乱摆着小手道:“我,我不要变成姑娘,我想做男子汉!”
老道士对李青云的行为极为鄙视,一个大人居然这么糊弄一个孩子。他满是怀疑地尝了一块红糖,只觉入口即化,甘甜异常,小腹处散发出阵阵热量,整个身子都感觉到一股暖意,驱寒效果确实极为显著。他这才相信李青云所说的,这不仅仅是糖,还是药。
老道士忍不住感叹:仅凭此一味姜红糖,李青云就足以名留青史,这对于天下妇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只是……李青云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怎么会对妇人的隐秘之事如此了解?
李青云此时在忙着设计宣传方案,丝毫没有注意到老道士在心内诽谤自己。产品成功制造出来了,更关键的是宣传。
这个时代的商人还没有广告的概念,大家做生意靠的都是口碑的宣传,很少有人会想到主动营销。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那纯属扯淡,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话罢了,李青云坚信一流的产品搭配一流的广告,才能创造一流的市场。
妙手堂和赵奇正的济医堂隔得不远,妙手堂已经荒废十几年,济医堂一家独大,在这片繁华区域中就是垄断地位。
这几日赵奇正不断派人打探妙手堂的消息,他是真怕了妙手堂,决不能让妙手堂登山再起。因为以前李明兴经营妙手堂的时候,从来都是人满为患,排队的都能排到大街上!反观济医堂却总是门可罗雀,济医堂一直被妙手堂死死压制,直到后来李明兴去了京城,妙手堂没了人打理,才有了他济医堂翻身的机会。
赵奇正打探回来的消息是:妙手堂大门紧闭,院中隐约有一股焦糊味道传出,不知道他们在里面搞什么鬼。
还有两天就要开业,李青云逼着老道士连夜写了一百张传单,这种传单在后世已经是满大街了,但在隋朝却属于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张传单上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透出极大的诱惑,任谁看了都想来看一眼,只见上面写着:
妙手堂六月八日重装开业,独家秘制养颜汤隆重上市!凡进店者均有精美礼品赠送。另外开业当日举行抽奖活动,一等奖纹银十两,二等奖纹银五两,三等奖纹银三两,幸运奖100文钱。机会多多,等你来拿!
每十块红糖用一块油纸单独捆扎包装,一包包包好的红糖整齐得码放在柜台上,李青云数了数,刚好100包。他却让鱼小宝只留下50包,那一半放起来不卖。
鱼小宝和老道士都十分不解,李青云淡笑:“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这叫饥饿营销。”
老道士问他这一小包红糖打算卖多少钱,李青云却笑着反问他觉得卖多少钱比较合适。
老道士估算了一下成本,这一小包红糖的成本也就50文钱,于是开口道:“我觉得100文钱,还是可以的。”
李青云淡笑这摇了摇头道:“不够。”
老道士点点头,这东西毕竟是稀罕物事,于是又道:“200文!”
李青云又笑:“你就大胆点猜,往高了使劲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