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是航空技术是如此,其他的新技术研发都类似,比如关系到全国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的研究,谁都知道很难需要花费的时间是以数十年来计算的,但是农林部依旧每年投入了大批资金进行研究。再比如那些新式合金材料的研发,这些关系到整个工业基础的基础材料研发更为苦难,但是江余矿业和东南钢铁这些基础材料的研发公司依旧每年投入了重资进行研发,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不落后于他人吗,这些东西难道可以说因为耗资巨大,研究起来非常困难就不研究了吗?绝对不是。
再比如核物理研究,陈敬好多年前就开始从华夏银行拿钱出来建立了核物理研究室对核物理进行理滦究了,这都多少年过去了,投下去的钱没有一千万也有七八百万了,但现在除了一些理论外连个鸭蛋都没给陈敬云弄出来,陈敬云琢磨着要等这群人把和核的理论完善下来都得好多年以后了,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弄出核,说实话陈敬云自己心里也没底,他也不知道要把核弄出来还得投入多少钱。反正现在是一年比一年花钱,尤其是建立新实验室和购买各种试验设备的花费,就连陈敬云这个大金主都是感到了吃力,哪怕是他个人再有钱,估计也就只能支撑前期的理滦究了,等过几年核的研发进行实际试验阶段的时候,陈敬云是准备让国家接手了,毕竟到时候需要的花费是他个人法支撑的,他虽然是华夏银行的大股东,但是也不能一直节制的挪用大批的现金投入到核物理研究里头去。
但是研究核那么困难,需要的资源是个天文数字的话难道就可以停手不研究了吗?肯定是不行的,从设立和物理研究所的那一天起,陈敬云就是下定了决心,那么饿着肚皮也得把核给搞出来,只要把核给研究出来了,才能让中国在未来的世界局势里头立足于不败之地。
所以有些东西并不单单纯的用金钱这些代价去衡量,因为这些东西不是要去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不管多少钱你都得买的问题。
虽然和核、杂交水稻这些国家基石的研究比起来,新式战斗机的研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却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项目了。
看着这个下一代飞机的概念机后,陈敬云又是观看了同样是滁州飞机所生产的b4轰炸机的飞行表演。
这个b4轰炸机和f2战斗机yyng,同样是全金属制造,大量采用了铝合金和轻质钢管,飞行性能上大大提高的同时也让它的造价急剧攀升。
这些年飞机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中国刚装备飞机那会一架飞机才三四千元呢,而现在呢全都是已经上万甚至好几万了。
前几年还好,b3轰炸机最后一架改进型号的b3轰炸机在1921年出厂价是一万六千元,同样已经停产的f1战斗机在1919年的时候出厂价是九千元。
而这两种飞机停产了后,作为接替型号的b4轰炸机的价格却是直接攀升到了三万六千元,f2战斗机也不便宜,空军版本的最新型号的出厂单价是一万八千元,海军型的还要更高一些,要差不多两万元。价格之所以飚的那么高,主要是因为这两款飞机都是采用了全金属制造,这年头的铝合金可是正儿八经的高新技术,就跟后世里的战斗机所用的隐身复合材料yyng,价格可是贵的很。再者,这两款飞机的单价现在之所以那么高,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飞机的生产量还比较小,而滁州飞机公司以及其他的子系统公司都是想着靠前期这些订单收回研发成本呢,毕竟谁也不知道以后空军和海军会不会继续订购f2战斗机了啊,所以这研发成本摊到少量订单上,就造成了单价比较高。
这种偏高的价格并不能实际代表她们的造价,如果是战争时期的话,只需要考虑造价另外大量生产的话,成本就会迅速的拉低,到时候价格直接降低一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现在中国没有爆发战争,要增加武器设备的采购量是非常困难的,自从中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对于对于缩减军费的呼声一天比一天大,所以尽管这两年中国的经济情况已经初步摆脱了战后经济危机的影响并开始逐步提升,但是军费却是没有增加太多,相反这军费的比例都是比较低的,去年的时候是百分之二十七,三军总军费是五亿五千三百万元。而今年的财政预算案里,政务院那边依旧牢牢限制着军费的上涨,今年的军费比例不涨反跌,三军总军费占据财政支出预算里只有百分之二十六,再创历史最低点,虽然受益于今年的财政收入预算达到了二十三亿,军费总量相对比去年增加了四千万达到了五亿九千万,但是这个比例却是越来越低,而且看政府那边的大批官员以及经济学家们的意思,这军费估计还得进一步压缩,所以就算中国的经济情况在增长,但是军费的增长速度却是没能跟上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总之自打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三军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又或者是空军,日子都不太好过。
这总体军费都不多了,那么分到空军手上的军费自然也就不可能多到那里去,而空军由于是极其以来后勤的技术兵种,所以很大一部分军费都用花在了维护现役的飞机以及飞行员的培养和训练上了,此外每年还得拿出一大批的经费用于支持各个项目的研发,所以这能够腾出来采购新飞机的经费实在是不多。
要不然空军早就全面换装f2战斗机和b4轰炸机了,那里用得着等到现在啊。
看着这架巨大的双发轰炸机腾空而起,陈敬云又是想起来了以后千机轰炸日本的场景,而这个b4轰炸机虽然已经足够先进了,但是载量和航程还是太少,其中的载量还可以,有一千五百公斤,但是航程却是太近了,只有一千五百公里的航程,而且这还是轻栽情况下的最大航程,如果要满载药的话实际上作战半径也就五百到六百公里左右,虽然b4轰炸机对于现今的航空界来说已经足够先进,但是对于陈敬云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中国必须拥有更大,飞的更高,飞的更远的轰炸机,要不然以后用什么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啊。
“这飞机很好,以目前的技术把双发飞机做到这种地步,可见你们是用了心的,花了大力气的!”陈敬云说到这里却是话头一变:“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拥有飞的更高,载量更大,飞的更远的轰炸机!”
陈敬云这么说了出来后,旁边的秦国镛也是有些诧异了,他可是航空界的专业人士了,他手下的这款b4轰炸机可是他的骄傲,而据他所知,目前中国的b4轰炸机已经属于绝对的世界先进水平,其他国家可没有这么先进的轰炸机,但是陈敬云却依旧是不够,所以他沉默了会后道:“主席,这载量上继续提高还可以,不过这航程,不知道主席心中所希望的是多少?”'
陈敬云听罢后心中暗自算了算了后说出了一个数字:“作战半径至少要达到两千公里!”
第六百一十二章 b6俯冲轰炸机()
,
spn对于战略轰炸机要求两千公里的作战半径可不是他随便瞎说的,而是根据中国和周边潜在敌国的空中距离所得出的一个数据:上海到东京是一千八百公里左右,而山东威海卫以及青岛的空军基地到日东京的空中距离有一千七百公里左右,而在东北沈阳附近的空军基地到日本东京的空中距离大约在一千五百公里左右。哪怕是从海参崴出发也需要一千三百公里。所以说中国要想从本土出发直接轰炸日本的大部分工业城市,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至少需要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而最好是能够达到两千公里。至于从朝鲜半岛的釜山出发,那是战争爆发以后的事情,万一中国陆军到时候打不下朝鲜半岛的话,难道就不用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了吗。轰炸机的航程需要考虑到对日轰炸外,也得考虑对苏联进行轰炸,最简单的一个航程标准就是:从鄂木斯克出发,需要整整一千八百公里才能抵达莫斯科。再者,如果考虑到南洋以及中亚地区的话,那么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也差不多需要一千五百公里以上。所以中国对未来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需要至少是需要一千五百公里以上,而且是越大越好,最好就是能够达到两千公里的作战半径。
如果是作战半径要两千公里的话,那么轰炸机的航程就得需要四千五百公里到五千公里之间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对现今中国航空界而言暂时法解决的问题。
不过陈敬云向来是喜欢先把目标定下来,然后让下面的人慢慢的去努力,他也没说要航空界立刻或者几年内就拿出着种轰炸机出来,他完全可以慢慢等嘛,他就不信研究个十几年后到了三十年后中后期还弄不出来。
根据历史上美国人在34年就开始研发b17轰炸机,36年就开始少量订购b17轰炸机的原型机进行试飞和测试,而意大利的四发轰炸机差不多也是在三十年代中期得以实际研发和制造。因此差不多可以这么说,现代化战略轰炸机真正实用化的时间段差不多是1935年前后,而在这之前各国的轰炸机计划顶多只能称之为战术轰炸机的阶段。
就和中国空军中最新式的b4轰炸机yyng,这款双发单翼全金属轰炸机已经具备了现代轰炸机的所有特点了,并且载量也不算小了,然而它的航程过短,轻载状态下才能够达到一千五百公里的航程,实战满载起飞的话作战半径只有六百公里左右,而这种航程的轰炸机怎么也是算不上战略轰炸机的。'
说出了自己所希望的两千公里作战半径后,陈敬云觉得有必要继续加深空军和航空界对远程轰炸机的重视,于是又对身边的空军中将李屯洋道:“空军是一支进攻性的军种,而空军的打击手段主要是依靠轰炸机!”
说到这里,陈敬云再一次强调:“空军方面必须认识到,轰炸机才是空军的主体力量,而战斗机,侦察机等机种只是为了掩护轰炸机进行攻击行动的辅助力量。所以空军中的战斗机固然重要,但是轰炸机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一支空军只有战斗机而没有轰炸机的话,那么这支空军充其量也就只能是一支守势空军,空军只有具备了对敌国进行大规模打击能力后,那才能称得上是一支进攻空军。”
“而且空军轰炸机的轰炸目标也不应该继续局限在敌军的军队等军事目标上,一旦战争爆发,那么敌国的工厂都可以是空军的打击目标嘛!试想下,如果中日战争时,我们的轰炸机能够飞临日本的各大工业城市上空,对这些工业城市进行毁灭性打击的话?那么日本还能把战争继续下去吗?”陈敬云首次对着空军人员提出了战略轰炸的理论。
而这种理论以前可没有,对于轰炸机的研究和利用,中国空军自认为算是走在了世界前头,尤其是中日战争时期对旅顺进行的长达数个月的大轰炸,让中国的轰炸理论得到了实践,并获得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但是之前各国的轰炸机部队一般都是把目标对准了军事目标,可没有说过直接对敌国的工业城市进行大规模毁灭性轰炸的。
先不考虑怎么飞到日本上空,更不考虑需要多少炸把日本的东京摧毁,但是当李屯洋想象着自己空军的数百架甚至上千架飞机飞到日本的上空,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