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明宣听了解释还有点似懂非懂,这男孩应该是上小学了,怎么还说不清话?
过了饭点,店里只剩两桌,一桌是她们,还有一桌就是刚才老板娘给盛米饭的那桌。桌上只坐着两个男人。
男人看了男孩几眼,扭头问,“给戴助听器了吗?”
老板娘听见这话,楞了一下,放下手里的抹布,嘴角弧度很小的扯扯,“是啊,给装助听器了。不装怎么办?小时候还行,长大了怎么办?”说完不无苦涩的笑笑,眼角的笑纹藏着数不尽的辛酸。
然后就低头去看桌面上的账单,很明显不想接着往下谈。
两桌隔的不远,大家听的清楚,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男孩左右耳上都带着一个肉色的像是耳机一样的助听器。
陈晓彤跟李媛对视一眼,眼神里是显露在外的同情。
这时候那男人又开口了,“什么时候装的,话花多少钱?”
这人怎么这么没有眼色,没看人不想谈吗?张筱筱忍不住白了那人一眼。
老板娘也有点不乐意的抬头,“三岁,当时医生建议让装,那时候就是三千。”
男人低头又夹了口菜,抬头笑着唤那小男孩,“过来,叔叔给肉吃。”
小男孩听见了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低头默默玩自己的冲锋枪。
男人一点不恼,笑着又说了一遍,男孩这次有反应了,抱着自己的冲锋枪往男人坐的桌子那走了两步。
老板娘站起来想拦,男人抬头,对着老板娘笑笑,“我孩子也是,正想着要不要给她装呢!”
刚站起身的老板娘直接停住了,小男孩也走到了男人身边。
男人笑呵呵的从桌上的烧鸡块里夹了个鸡腿给小男孩,小男孩看见鸡腿,把手里的冲锋枪一扔,高兴的抓着鸡腿就往嘴里塞。
男人摸着小男孩的头发,低声笑着。
老板娘站在柜台后面大声的慢慢的说,“云凯,谢谢叔叔了吗?”
叫云凯的小男孩听见喊话,抬头抿抿自己油乎乎的小嘴,也是大声的回,“歇歇,叔叔。”
刘明宣在旁边看着,仿佛看见了男人眼里突然冒出来的名叫希望的光。
“这不是已经好了吗?在附近的村小上学?”男人迫切的开口,心里想,自己的女儿是不是也能这样?这样跟正常人一样。
老板娘从柜台后绕出来,拿着卫生纸给小男孩擦嘴,擦手,“差不多了,只要别说的太快,一般都能听懂,就是说话还有点含糊。”说完爱怜的摸摸儿子的头,起码见到希望了,不是吗?
“没在村小上,在附近的聋哑学校,有专门的班,专门的老师,教起来也正规一点。”他们不是本地人,是从临市过来的,也是听说这有专门的学校才过来的,当时刚知道消息的时候,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不知道这种事怎么会落到自己头上,说实话,觉得头顶的天都是黑的。
一直到了学校,才发现,“特别多,都是一样的孩子,可能咱们周围少,学校里的都是。”孤独比缺陷更可怕,可能这样想不太好,但她就怕只有自己的孩子这样,一直进到学校报名的大厅时,心难受的同时却也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男人眼皮轻抖着,用力的点点头,对,对!不是只有我的孩子这样。
“你这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孩子多大了?男孩女孩?”老板娘索性搬了个凳子在桌子上坐下了。
“就夏天,是女孩,检查出来的时候刚五个月。”
刚开始的时候没感觉,几个月的小孩子,反应迟钝点很正常,结果百日的时候他表妹过来了,表妹是当幼儿园老师的,逗了一会儿孩子,等要走的时候,拉他说,孩子可能听力有点不好,让他去医院检查检查。
他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可能,然后就想骂人。
但表妹的为人他也知道,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这些。
人都喜欢骗自己,对于不符合心里期待的事情都会下意识的忽略当看不见,要说他真的没发现孩子不对劲吗?
那不能,父母天天守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眼底,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敢往那想,别人只是把自己蒙在自己眼前的纱布给掀开了。
不知道眼前要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他只知道,他整个人都傻了……
僵着脸把来贺喜的宾客送走,一刻没停,直接抱着孩子去了市里的医院。
坐在廊上的长椅上,手里拿着挂号单,心里翻腾着,不上不下。
孩子妈还有点不乐意,一直在埋怨自己小姑子,说她人不好,不会说话……
结果等医生叫号的时候,她却腾的一下站起来,抱着孩子快步跑进去,一边跑一边喊,不可能,怎么可能。
第三百四十章 心会暖()
医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拿着工具测试了一下,就给他们开单子,让他们去检验一下。
孩子妈还在不停的问,孩子没事吧,孩子没事吧!
老医生却只是让他们去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就知道了。
等检查结果出来,他的心咚的一下就掉到了底。
先天耳聋,染色体……
怎么会是先天耳聋,他们家明明没有……抱着孩子接着跑医院,结果却都一样。
怎么办?孩子还这么小!
几个医院辗转,听不懂医学术语也逼着自己去听,一直到钱花没了,他才出来,打工的同时,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医院和学校。
“这么小好治,越小越好治,有一个什么复健恢复,可以帮孩子恢复听力,再等大点就可以配个助听器了。”老板娘赶紧接,安慰说。
“我们家这个,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刚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就觉得孩子反应慢,学说话也不行,一直到三岁多才看出不对劲,去医院看,人家说是损失70,建议佩戴助听器。要是早发现点估计还能好。”可能就跟正常孩子一样了。
“我们孩子左耳30,右耳50,医生说得等等,现在就是犹豫不定,说要不要装这个助听器,有说让装的,说孩子小,装了对学说话有帮助,也有说不能装的,说装了孩子摔跤会影响听力,说是摔一下损伤一次。”男人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听医生的,别人的都别听,你姑娘这么低的损伤值应该是不用装,反正到时候去医院,医生让装就装,其他人都不懂,最要注意的就是摔跤,不管装不装,小时候千万看好了,不能摔跤,摔一次听力下降一次。”小孩子本来就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俩人就孩子耳朵的事讨论了好一会儿,老板娘说的眼睛都红了。
等到她们结账要走的时候,男人还在问,问关于孩子学校的事。
从小饭馆出来,她们走在村口的街上,迎着细碎的雪花,心里有点难受,谁的人生都有不称意的时候,但从一开始就被否定了一大半……
未来的艰难可想而知。
雪越下越大,陈晓彤带着他们去了村委旁边的车棚下避雪。
因为天气的原因,棚子下聚着好几只流浪狗,身上的皮毛被融化的雪水打湿,黏黏的,结成一条条的粗线,看着格外的瘦骨嶙峋。
都是小型犬,没有一只高过膝盖。
村委对面就是一家烟酒批发部,几个人凑了钱,去对面买了一袋两块钱的淀粉肠,人手一根,撕开包装去喂窝在车棚角落的流浪狗。
狗通人性,可能知道她们是来给送吃的的,狗狗们都很乖,没有叫,没有往人身上扑,只是瞪大眼睛,努力的摇着尾巴。
她一直觉得流浪狗比家里养的宠物狗要懂事,不是说性格,是在看人眼色方面,要灵敏很多。
生活磨人,狗也一样,它们比人活的更艰难,标准也更低,人要的有很多,而它们要的,只是活着……
风雪吹过耳边的碎发,心里却暖暖的,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人要向善,因为心会暖……
等到了公交,刘明宣张筱筱一边往车厢后面的空座走,一边回头挥手。
冬天黑的格外的早,等她们到村口下车,天已经微微暗了,挎着张筱筱的手向后看,她仿佛能看见天边一层层漫过来的黑色,拉着张筱筱快步跑起来。
从天落下来的黑好像在身后追着她们,慢跑一步就要被吞噬……
远处的晚灯一盏盏亮起,微微泛黄的灯光连成一片,像萤火,微不足道却坚定不移。
欢呼着,带着温度,驱散这无边的黑暗。
雪下了半天,没等天完全黑下来就停了。
刘奶奶熬了一锅热腾腾的骨头汤。
大铁锅,小火慢炖,肉都化到汤里了,一开锅盖就是一股扑鼻的香。
刘明沣迫不及待的去捞汤勺,被迎面而来的热气扑过来,脸上的汗毛都立起来了,手上的动作不停,汤勺还没放稳,右手已经伸向了放葱花香菜的盘子。
左手满溢的热汤沾到了碗沿的手指,刘明沣被烫的呲牙咧嘴也没舍得放下,就着滚热的汤,美美的吸了一口。
天气冷,人的胃口尤其的大,除了饭菜,每人都能再来两碗热汤。
中途刘明宣还下去补了一次葱花香菜。
吃饱喝暖,瞌睡就上来了,她猜在很多年以前,人可能也是需要冬眠的,因为到了冬天她就格外的犯困,夏天能熬到十二,冬天一过八点半就想钻被窝了。
不想委屈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睡必须睡。勉强撑着容易减寿。
被自己的歪理说服,心安理得的洗脚关灯钻被窝。
第二天早上她是被喊起来的,刘奶奶一边喊人一边小声嘀咕,“今天上课,不是忘了吧!”
刘明宣眯眯眼,她没忘,她只是不想起。
万恶的补课……
艰难的穿上棉衣,整个人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我好不乐意,但现实打败幻想,懒被窝这事,只能骗自己说,一年后可以尽情的懒。
晴空万里,天空是纯纯的天蓝色。
可惜今天要补课……不开心。
这次学校没搞那么多事,没在外面租场地,直接在自己学校,借着拿成绩,顺带补课。
其实是借着补课顺带拿成绩。
因为要上课,班主任早早就到班了,
先拿到手的不是成绩单是课程表,班主任在讲台右边讲事,她就在讲台左边抄课程表。
课程表安排的特别粗暴,本着充分利用时间的原则,音乐,体育什么都不要想,通通丢掉。
一天八节课,前三节是语数英三门主课,后三节是政史地三门副科,最后两节自习。
值得一提的,自从上了高三后,体育,音乐他们就没上过几节,但学校没喊停,音乐美术老师却都很自觉,一上课就让他们上自习,然后各科课代表去办公室喊人,哪科老师没课就上哪门。
大家都习惯了。
等她抄完,成绩单也发到手了,草草瞄了眼总成绩和年级,区排名,刘明宣就把成绩单扔到桌洞里了。
距离高考越近,大家对成绩的关注度反而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不是不在乎,只是觉得没必要咋呼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想想下次怎么考好更重要一点。
而且班里大多数人的成绩也已经定型了,上下波动也很微小。
第三百四十一章 脑子是个好东西()
因为是早上返校,早自习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