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方才便与工横有言,将军若要硬闯,韦和虎卫军不惜一一战。”典韦双眼一瞪气势陡升,不管对面有多少冀州军士卒,但军令在身他就要身体力行,军法容不得任何亵渎,况且虎卫军士卒也早想一战了。
“好,既如此公义你可怪不得袁某,此战后果也要由你承担。”看见典韦和他身后虎卫军士卒面上的战意,袁绍知道言语已经再无半点作用。当下说完就要纵马后退,虎卫军固然厉害,可眼下却是冀州军的绝对优势。
这边袁绍刚要打马而回,那里却又是来了一队人马,观其行军气度井然丝毫不在虎卫之下,当先那员战将更是吸引众人眼光,亮银飞焰盔,玉锁连环甲,一身白袍绣着金色猛虎在阳光之下广彩夺目,马上骑士身材魁梧,面容俊俏,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缓缓而来任谁见了都要喝上一声彩。
不用问这来将当然便是周瑜周公瑾,而他这一身披挂打扮亦是器具所专门为其设计。肖毅还是很注重麾下众将的形象的,有了条件之后还专门为各军首领设计衣甲。尤其是周瑜,那是肖公之徒肖郎之弟,他的铠甲战袍战靴都是第五玲亲自设计打造,一番披挂打扮起来绝对是威风凛凛!
在公瑾之侧还有一员战将还有一员战将令人侧目,看他骑在马上比之恶来典韦还要高上一头,手中是一对斗大的玄黑色铁锤,一见就是分量极为沉重。见到此人颜良文丑都是双眼一亮,绝顶高手自有感应,这位小将身手绝对非凡,并州军又多出了一员猛将,却不知到底是何来历。
“师父,申虎来了。”离着多远小将便是下马,几步就跨到典韦马前极为恭敬的行礼言道,竟是未将面前的冀州大军放在眼中。如此打扮这样的兵器,当然便是肖毅外甥典韦之徒小将申虎!原本他在张辽的玄武骑中担当曲长,文远率军坐镇司隶之时还是将之留在了周瑜身边。
(本章完)
第720章 典恶来威风凛凛 周公瑾气度翩翩 下()
全军前十,这是典韦在最近一次考验申虎身手之后给出的评价,已然十分之高。要知道并州军除了有肖毅典韦赵云这般顶尖一流的武将之外,张辽,张合,太史慈,徐晃也都有着一流的身手,其余如潘凤,臧霸,高顺,方悦,管亥周仓等将也都是弓马娴熟,公义更是将经验考虑在内,有个一两年战阵历练再加与顶尖高手交手,申虎的排名当还要考前,可入前五之列。
不过恶来在做出这番评价之时还漏了两人,因为他们是新近才加入并州军的,还都是出自臧霸的举荐,一个是谯县宋宪,另外一个便是锦帆甘宁,前者如今在飞虎军中担当校尉一职,武艺非同小可。在肖毅眼中,宋宪不愧是另一个时空之中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之一,亦是饶有军略。
至于锦帆甘宁还有一番曲折,刘表派遣蒯良蒯子柔前来晋阳除了表示对天子的忠心,和肖毅交好亦是其中一个最大的目的。同时蒯良还委婉的表示了要从冀州运煤的意思,有着这些作为前提,肖毅将甘宁收入麾下便是水到渠成了。蒯良和黄祖得了许多好处,又怎会将一个水贼出身的队长看在眼里?而甘宁本人得臧霸一番深谈,肖毅又待之极厚也是衷心相投。
“刘刺史麾下幽州镇军将军周瑜周公瑾见过袁征东,兄长常言这世上若论风度,当无人可出君与袁术将军之右,今日一见兄长之言尽也。”周瑜缓缓到了阵前,与马上抱拳微笑对袁绍言道,这番话并不是恭维,论颜值气度袁绍袁术兄弟当真顶尖,要按此排定实力的话曹孟德一定排在最后几位。
“公瑾不过弱冠,已然是一州之将,真良才美玉也,日后当要好好接洽一番,恒之亦是客气了。只不过公瑾今日前来,典将军口口声声是奉你号令,吾领大军为国讨贼,历经艰辛才将白帆残兵追到此处,公瑾和公义却一味阻挠,却不知道理安在?刘刺史也无权过问冀州之事吧?”周瑜的风度无懈可击,袁绍自然也不会失礼,当下客气几句之后就是出言问道。
在袁绍看来,周瑜自称幽州刘刺史麾下乃是欲盖弥彰,谁不知道他和肖毅,刘刺史和肖郎的关系?但他既然这么说袁绍还真不好问,此定是肖毅的设计,明明做了也不能让他抓住把柄,至少明面上绝不会如此。
“哦,袁征东之言差矣,瑜先请典将军前来,自己也是飞奔赶来正为此事,此刻白帆将军已然不是蛾贼,而是陛下亲封的安平将军,所部士卒也全部归顺大汉。”周瑜闻言微微一笑,又是不紧不慢的言道,一派从容之态。
“嗯?公瑾此言如何说起?此事可开不得玩笑。”袁绍听了再见周瑜一副笃定的神情心中就是一个咯噔,稍作沉吟之后便是问道,他可不会因为对方一时之言就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那可是数万合格的兵源。
“袁征东所言极是,兹事体大,瑜岂敢冒此大不讳?今有天使在此。”周瑜面容一肃正色言道,随着他的话音一个内臣打扮的男子便纵马来到阵前,正是天子身边传讯之人,让典韦拖延时间周瑜等的就是晋阳使臣。
“征东将军领渤海侯袁绍接旨。”那内臣策马来到两军阵前,稍稍犹豫之后便来到袁绍面前十步之处,将手中圣旨一展便是尖声言道。在汉末黄色还未成为皇家的御用之色,天子的装束都以玄为主,因此圣旨也是深色。
闻听内臣之言,周瑜典韦申虎及虎卫军所有骑军士卒齐刷刷的翻身下马,皆是一脸敬意。袁绍却是有些两难,汉室衰微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可大义名分依旧极为明晰,至少他现在还没有与之对抗的可能,若是抗旨不尊,只能让肖毅有借口对他用兵,虽说恐怕二者必将会有一战,可给对手如此依仗他心中绝对不愿。不过若是接旨,那又意味着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好不容易追上了白帆,却便宜了肖毅,心何以甘?
到底接还是不接?袁绍必须在顷刻之间做出决定,周瑜典韦等人做足姿态加上方才的言语其实都是在逼迫自己,有那么一瞬袁绍甚至想不管不顾的先拿下眼前周瑜典韦再说,可问题在与周公瑾既然敢于前来,怕也不会畏惧自己翻脸,也必回有所准备,他又有多大的可能击败对方追上白帆?
“臣袁绍接旨!”这一切只在顷刻之间,最后袁绍还是翻身下马来到内臣之前三步躬身言道,他不能不接,因为根本没有承担后果的把握,更不能去质疑圣旨的真假,肖恒之岂会在此处给他留下破绽?与其授人以柄还不如痛痛快快的展现出一副忠君之态让人无话可说。看上去袁绍对于圣旨和时辰都是极为尊敬,其实内心之中却把肖毅恨之入骨,又被对方占了先机!
见袁绍如此,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等将亦是纷纷下马来到主公身后,田丰沮授对视一眼也都是微微点头,在他们眼中选择虽然艰难,但主公所为无疑还是正确的,肖恒之有天子在手,眼前就是威力的显示,以上而下压的你不得不服,看来今后与之争斗所需的策略也必须有所变化。
“圣喻:渤海太守征东将军袁绍袁本初为国讨逆一片为国之心,之前亦是连接诸侯为国锄奸,过往种种朕皆有知,故特加卿为冀州刺史,唯望卿可知晓朕意,为大汉再建新功。贼帅白帆受征北将军感召已然投效大汉,赐之为安平将军,麾下黄巾士卒将为修建皇宫之用。另原刺史韩馥能为国让贤,朕深敬之,袁刺史可将之护送来京,朝廷将有重用,钦此。”
见袁绍一众恭恭敬敬的迎接圣旨,内臣方才偷偷抹了一把汗,此人姓杨名兴,今年二十一岁,十二岁净身入宫,此次前来还是肖毅亲自挑选,动用了近卫军足足十三人护卫,沿途换马七处方才与此时赶上。
(本章完)
第721章 势不如人忍为上 帐中尽欢入军例()
憋屈,听见圣旨的内容袁绍心中就是一阵难受,除了一个冀州刺史之位可以尘埃落定之外,就没有一件对他有利之事。白帆的五万黄巾精锐他要眼睁睁的看着落入肖毅手中。修建皇宫?什么皇宫需要五万劳工?这明明就是肖恒之在后设计,得到白帆和五万黄巾士卒之后,他的实力又能进一步增强,袁绍倒是毫不怀疑这些人在肖毅手下不出一年功夫就能变成精兵。
调韩馥入京听用?看起来更像是肖毅在给他下套,谁不知道这冀州刺史的退位让贤之中存在着猫腻?他对韩馥软硬兼施且还以后者居多。此事他私下为之别人没有把柄也说不出什么,但韩馥一旦入京在肖毅的操控之下又会发生什么?袁绍不想去预计,一时半会儿之间对他不会形成太大的威胁,但总被人抓住短处随时可以爆发总让人感觉不佳,此亦是肖毅的风格。
至于这冀州刺史更像是一种交换条件,就算是交换条件你也得拿实际点的来换啊,这刺史之位原本就是我囊中之物,捧出孔融也不过就是拖延一点时间罢了。可在这圣旨之中却成了天子莫大的恩惠,言下之意他另外两件事还必须做到,这让袁绍很是难以接受,风度如他都有想要骂人的冲动。
可肖毅玩了这么一手便是牛不饮水强压牛低头,因为他有天子在手,有大义名分在手,以眼前的局势倘若他不肯接旨继续与周瑜交战,肖恒之一定会在朝中将他说成不忠汉室背信弃义之徒,哪怕袁家在朝中也有不小的实力都无法辩驳。事实摆在眼前,此刻袁本初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臣袁本初接旨谢恩。”袁绍上前一步双手高举从内臣手中接过圣旨,口中则是朗声言道,从其言语态度之中看不出半点不满,周瑜亦是暗暗点头,在这般情势之下袁本初还能保持风度,无懈可击,不愧兄长看重。
“袁刺史,既然误会清楚,那瑜便告辞了。”这边内臣将将圣旨交给袁绍,一切交接完成之后,周瑜来到近前言道,此处也不是久留之地。
“公瑾,你方才也听得清楚,天子下旨加为冀州刺史,陛下之命当要尊听,这安县隶属冀州地界,却不知公义的虎卫军何时撤出?”袁绍闻言一笑道,被肖毅用阳谋拿走那么多好处,心中自然不忿,此时取回安县却是名正言顺了。那处县城被并州军经营的犹如铁桶,其战略位置更是如鲠在喉。
“袁刺史所言不假,瑜这里有兄长手书,便是言安县之事,还请刺史过目。”周瑜闻言从怀中取出一份娟帛,说这话便递到了袁绍手中。
后者接过信来心中又是一沉,肖毅连这一点都算到了,却不知……当下便是打开观瞧,话是说了,可袁绍也很清楚肖恒之岂会轻易将安县还给自己?
本初兄钧鉴:前方公孙度引军来攻幽州被弟大破,本欲杀之,其却言乃是兄长之意,弟岂能信之?但却当真有兄长手书为凭,即使如此弟也不信当真出于兄长之手。可兵家之事不可轻忽,安县重地弟不可轻弃,如今兄长奉天子之命为冀州刺史,这安县之地只要兄长来信解释清楚弟自当还之……
袁绍看完肖毅之信心中暗暗叹息,公孙度果然不能成事,让自己解释?到时候清不清楚还不是在肖恒之一念之间?看来他果然不会将安县重地交给自己,却还找了一个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倒是典型的肖恒之风格。说起来此事也要怪自己太过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