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奥古斯都之路-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锉h和抛石机处飞来的石弹,时不时在他们的队列四周砸出一溜溜烟土。

    古尼林人的覆灭局面已定,但是他们还是烧掉了舟桥,企图尽最后的努力,阻遏罗马人的追击。

    “叫他们来投降,就说虽然他们数十年前杀害过我岳父的祖父,但我念及彼方的勇武道德,依旧可以保全所有妇孺的性命。”在营地里,与李必达并肩站立的凯撒,悠悠地下达着这个命令。

    一名蛮族乐师吹着伤感的笛子,走在了使者们的最前面,古尼林人前来面见凯撒的使者,其中就有他们的酋长,到现在李必达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当然也无需知道了。那酋长是被两名武士搀着慢慢走过来的。他的左眼被石弹碎片削瞎了。在带队冲锋时膝盖也被标枪投中,血不断渗出他的裤管流在地上,双脚等于是在沙地上拖着,但他还是努力地要在罗马人面前将身体站直。

    这时,凯撒满身戎装挂饰,端坐在将佐和束棒扈从的包围中,在古尼林酋长面前,是临时搭建的台阶。这就给彼方一种屈从在罗马军团威力下的感觉,但古尼林酋长并没有下跪求饶,两名亲兵武士依旧紧紧地把他架住,外围是近万名全副武装的罗马兵士,整个场面十分肃杀威严,只能听到酋长血不断流出的那种生命消逝的哀声。

    “把我的意见翻译给他听,然后,叫他匍伏下来,这样对他的伤势也好点。”凯撒在马扎上挪了下屁股,随后将手搭在膝盖上。支着下颔说到。阳光是背对着他照过来的,给这位总督阁下罩上了淡淡的金色。而酋长则是正对着光芒,被照暗的瞳子没有半丝灵动。

    当翻译将凯撒的方案大段大段地说给酋长听时,他默不作声,随后咕噜了一句,凯撒问是什么,翻译有些尴尬地说:“对方说,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得到五十年前先祖英灵的庇佑,让罗马人再钻一次轭门。”

    钻轭门,是罗马军团历来最大的耻辱,所谓的轭门,就是用两根旗杆插在地上,在其间挂上荆刺或铁链,被俘的官兵都要挨个半裸身子鱼贯钻过去,这种带有屈辱性的投降仪式,会被共和国每位执政官或将军视为奇耻大辱,而元老院为了遮羞,还会把投降的将军流放到对应蛮族去,表示不承认这次战败投降,但百年来罗马军团钻轭门的光荣经历是不绝于书的,其中五十年前高卢行省的驻军遭到古尼林人伏击,毕索祖父战死,领军将军投降钻轭门就是一次。

    凯撒听到这话,倒没有任何动怒的表现,让怒气淹没理智那是败者所为,他是此次战役的胜利者,所以对着酋长他只是很冷静乃至冷酷地宣布,“这位可敬的酋长想让我钻轭门,我就给予他上十字架的待遇,这也是罗马对待失败敌人的敬意。另外,古尼林部的所有俘虏,都要遵循维纳斯的神意,贩卖到罗马为奴。”而后他没有继续谈判下去的兴致了,便准备起身回营帐,临走前他拍了拍李必达的肩膀,叮嘱了句“马上我要在阿拉河上火速兴建一座桥梁,追击渡过河去的赫尔维提其他部落,要在桑东尼地带把他们全部歼灭。这个过程我会让七、八、九三个军团的匠师、兵士来完成,我带着蛮族骑兵和第十军团在桥梁完工后就投入追击,你们十二军团就留在河岸处,保护营市。”

    什么,保护营市?这也就是说我十二军团要错过歼灭赫尔维提人的重头戏?不行,李必达就带着忧虑的语气说,要不要整备桥梁,因为这东西很耗费功夫的,我们可以迅速搭建几座临时浮桥,这样三五天也就能渡过阿拉河,投入追击了,所以我们十二军团还要打头阵。

    “没需要。”凯撒淡然笑了,而后他的话好像是故意说给站在台阶下的古尼林酋长听的,好像也是说给爱杜伊等三个仆从部族听的,说一天之内,就在一天之内,三个军团的兵士匠师就会搭建一座设施良好,能通过足额军队的桥梁,这在罗马的世界里是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的,因为我们和缺乏文明的蛮族是不同的,在这种攻势面前,高卢人、日耳曼人、阿奎丹人还有比利时人,要么选择成为罗马的臣从和仆人,要么选择灭亡。

    尤利乌斯。凯撒没有空言大话,真的在一天之内,一道横跨阿拉河的木制桥梁就奇迹般的耸立起来,桥墩、分水角和土堤引桥一应俱全,这是军团匠师与兵士根本不值一夸的技艺,他们很骄傲地对举着鹰旗自桥上穿过的十军团官兵说,“如果这儿不是很缺混凝石块的话,我们完全能用一天时间,给蛮族人馈赠处完善的石桥。”

    古尼林酋长也目睹了这让人胆寒的景象,一种文明碾压的景象,赫尔维提三十万人,花了近十天时间,还蒙受了被歼灭四分之一的惨重代价,才用舟桥渡过了如此平缓的河流,而罗马军队则是像根本有意炫耀那般,没有任何局促,就气定神闲地盖上了座桥梁,走了过去,这分明是对落后文明的示威和藐视!

    但这位酋长是在十字架上看到这个景象的,凯撒特意交代,要把这位泥古不化的酋长,钉死在桥梁入口处的十字架上,既是为了其岳父家族复仇,还是给所有的人提供个血淋淋的实体例子,就是继续顽抗罗马的军队,会赢取什么样的下场。

    食腐鸟儿盘旋在盛夏阳光下,十字架上已**的酋长尸体四周,在下面立的营市上,他原本所奋战保护的古尼林三万部众,正挂着标牌,站在新竖起的营市上等待出售。(。。)

第25章 首攻必我(下)() 
巴罗尔,是凯尔特神话里的干旱与死亡之神,现在这批蛮子看到这些浮游在半空里的灯火,就知道罗马人的袭击要开始了。

    在浮游灯的照射下,山丘上的“野驴”的单杆臂膀狠狠地弹了起来,砸在前架上的皮囊袋上,同时把四块几百磅的重型石弹,朝着阿拉河的区域抛了出去,所有的砲手无需精确瞄准,因为整个河流四周都是赫尔维提人,连河水上架着的舟桥都密密满是人,三发石弹砸进了舟桥边的水流里,激起了不小的水柱,被打乱的水流把舟桥扯得东西晃动,不断有尖叫的人马坠入其间。另外一颗石弹,砸中了拥挤在渡河点的人群当中,碎片、血肉碎肢像龙卷风般升腾而起。

    这时候,赫尔维提人的两位酋长才发觉丢弃这个小山头对己方的严重影响,四台罗马人的野驴子每隔一会儿就朝渡河点抛射“值班砲”,赫尔维提蛮子一切都在渡河不假,但男丁还能在这种射击下保持稳定从容,而妇孺就不同了,原本有序的渡河纵队产生了不小的混乱,于是两位共治酋长决定,以古尼林部为主力,反攻那个山头,破坏罗马人的射击,以保障所有人能在七八天内渡过去。

    而当赫尔维提把注意力都放在维爱山上时,两个十二军团的大队,外带相当数量的军奴,正在山脚下一处开阔地奋力秘密掘土,并遵循司令官事先的指令,细致布置起三道防线起来。

    待到晨光铺洒在整片河流时,维爱山上的野驴还在不断地“嘶吼”着。得到酋长要求的古尼林部扔下了简陋的工具。破口大骂起来。他们一向是整个部族里最善战的武士,但也是最受歧视的,因为这个部落的祖先在整个赫尔维提人的神话体系里是地位最低的,所以这批武士向来是出战在前,撤退在后,但深受传统荣誉影响的古尼林部还是扔下少部分人继续挖掘工事,大部分人跨上战马,准备为了部落。攻击维爱山。

    生活在高卢与日耳曼的蛮族部落,在这个时代的骑战术并不落后,或者说罗马的骑兵更多的方面就是受这些人的影响,冰雪和密林之地的金发蛮族,并不像北非的努米底亚人,或博斯普鲁斯草原的斯泰基人那样,是天生的游牧骑手,彼方上下马连马鞍都不需要,甚至连马笼头都是多余,他们挥舞着标枪。并且能在马背上光着脚变换各种姿势,来调整身下马儿的重量与方向。如闪电般追逐骚扰敌人的散兵。

    而西班牙人就比这些游牧骑手要上规矩些,他们在布匿战争时期就是中装骑兵的代表,能够胜任多种任务,这群伊伯利亚马上武士穿戴适重的皮革甲,携带小型圆盾,携带标枪和砍刀,既能上马骑战,也能下马列阵。至于高卢或日耳曼的蛮子骑兵,只分为两类,一类根本不穿铠甲,手持简陋的矛,列着密集的队形做粗蛮的冲击;而一类才是部落的精英,大多是贵族出身,他们带着六角形盾牌,主要武器是铁矛,穿着皮马裤和锁子甲,带着尖顶铜盔,胯下是四角形的马鞍,悬挂着斯巴塔式的长砍剑,只能支撑他们在马背上挥舞武器格斗,此外高超的锻冶技术给坐骑带来了一应俱全的笼头、马嚼子装备,甚至还有简易的马蹄铁,能让心爱的坐骑不会在雪地里受伤。

    五千名古尼林骑兵,在检查上所有的装备后,纷纷翻身上马,踏着荒原,朝着维爱山逼迫而来,李必达和下僚们在得到尖兵报告后,急忙来到山坡上的观察点。这些赫尔维提人的骑兵果然训练有素,不管是重装的还是半裸上身的,都列着严整有序的队形,不紧不慢保持徐跑的状态,而在骑兵队里还夹杂着梳着辫子的轻装步兵,这是伴随作战的,能穿过己方的骑马队列,用标枪刺杀敌人的马匹——即使十二军团没什么骑兵,但出于谨慎态度,古尼林骑兵还是把这些精英战士给带上了。

    “米卢,塔古斯,带着千人第一大队在山斜坡上列阵,竖起所有的营旗,准备抵御敌人!本司令官带着扈从和山隼鹰旗呆在山顶上,另外还有两个步兵大队,掩护野驴抛石机,停留在维爱山的反斜坡,等待命令!”李必达把手一挥,米卢、塔古斯还有许多百夫长开始吹起了整队的哨子,而后李必达又对萨博凯穆斯说了几句,萨博立刻对着维爱山那边的山脚下,挥舞着三角旗。

    那边山脚下的临时阵地,小霍腾休斯看到山头的旗语,也开始下令整个阵地忙碌起来,一切都在司令官的预测之内——蛮族的骑兵队的注意力全在旌旗飞扬的维爱山上,却没怎么注意他们在山脚下的阵地。

    于是在很低调下,十八门李必达骑兵砲,按照萨博事先要求的办法,分成三群每六门,每隔一段距离,布置在弧形的第三道防线处,待机准备射击。

    “呜呜呜!”凄厉的号角声响起了,古尼林的骑兵在维爱山脚下,看到罗马人也在斜坡上列好了厮杀的队形,便纷纷再度跳下马背,手持铁矛和砍剑排成了始于进攻的锋矢队形,呐喊着朝山头上攻了上来。

    “这分明是龙骑兵的战术。”李必达都有些佩服这些蛮族了,他们在使用骑兵的时候,头脑里始终停留在“密集冲击”的角度,而一旦遇到敌人凭险而守,他们就是先下马,再上前以步兵战术作战。但蛮子们所乘的体型不大的日耳曼马,倒是很镇定地依旧按照队形,在山脚下保持原处等着主人归来,果然平日里的练习非常到位。

    这时在山坡上,看到蛮族极有气势的冲击人群的千人大队,兵士们脸上居然都挂着些许胆怯,这帮蛮子的形象太怕人了,首先是身高,各个都是五六罗马尺的威猛人士,披散着金黄色的头发,脸上涂着各色油彩,有的头上还蒙着豹子尾巴或者熊的头骨饰物,他们的铠甲是严整精良的,但是许多人还是半裸着冲锋,露出恐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