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茂如对董淮清说你也不要气馁,你是军事理论方面欠缺,如果你真的想去哪个学校,我建议你先去牙克石陆军士官学院进修两年再去考试。董淮清没考上努尔干兵王学院誓不罢休,于是便拿着信跑去了牙克石,这次倒是没有被拒绝,留在牙克石学习骑兵科战术。
民国十一年十月五日。王茂如一行人来到了外东北靠鞑靼海的中国东吉省。东吉省的地盘是东起日本海,北至两合河,西至乌苏里江。南至海参崴。王茂如暗中指使,将韩国清津1922年彼时为日占韩国,非朝鲜,并非西门写错到东吉省海参崴之间的三百平方公里区域划归给吉林省。从此之后吉林省也拥有了出海口。
在东吉省中有几座较大的城市。如双城子,海参崴,伯力,庙街等,而东吉省拥有人口如今已经达到三百万人,这里有俄国人,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日本人,朝鲜人等等,日本第四舰队便一直停留在海参崴的螃蟹港。俄国人称之为彼得大帝港,去俄国化,东吉省长王永江也下令村镇一律使用汉子名称,此举得到了日本人和朝鲜人的极大欢迎,日本人看得懂汉字却看不懂俄文,同样朝鲜人对那绕口的俄语发音头疼至极,反倒对中国名称感到极其亲切。
而在海参崴驻扎着近七万军队,其中有中**队,日本军队,此前曾经驻防着美**队,但是随着美国国家战略的制定,以及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回本土了。
驻防在海参崴的日本军队是日本第七师团,包括第13步兵旅团下辖第25、26步兵团,第14步兵旅团下辖第27、28步兵团,第7骑兵团,第7夜战炮兵团,第7工兵团,第七运输团,总计一万七千人,师团长内野辰次郎。
海参崴的中**队是国防军第三军也是李品仙的腾蛇军团军部、下辖第一师团、第十八师团,总计四万三千人。与此同时,中**队还管辖着东吉省两个武装警察旅,十个预备役民兵团。而腾蛇军团的另外一个师团第二十师团魏成林部驻守于伯力,负责锡霍特山脉剿匪工作。
其实在海参崴的治安还算可以,日本士兵偶尔骚扰地方,可自从俄罗斯人纷纷搬走中国内东北之后,海参崴越来越难看到俄罗斯人的身影,反而越来越多的汉人在东吉省住了下来。日本陆军曾经几次骚扰中国百姓,这引起了中国士兵的强烈反应,双方爆发了数次冲突。不过在海参崴的中日士兵可能是受到了美国人的影响,双方赤手空拳斗殴数次,倒没有惹出人命来。可是日本军人的平均身高才一米六四,中国士兵的平均身高一米七二,腾蛇军团选拔的士兵不是东北大汉,就是华北大汉,山东大汉,真是论拳脚小日本哪里是对手,因此是揍人次数多,挨揍次数少。渐渐日,日本士兵也不敢再招惹中国士兵了。
第七师团曾经参加了远征俄国,然而最终狼狈而归,还得中国人将他们救了出来,激励日本陆军的勇气,白川义则自杀身亡。可是纵然如此,第七师团的士气一直以来也没有提起来。第七师团上下对中国国防军内心之中存在着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来自在俄国的战斗,也来自他们狼狈的从中国逃回日本。正因为这个原因,第七师团在海参崴非常克制,他们敢惹朝鲜人,惹俄罗斯人,却不敢惹中国人,甚至憋得急了的时候,一些日本移民也难免遭毒手,但他们对中国人却敬而远之。
日本八八舰队的第四舰队即将准备开拔,回到日本准备过冬,螃蟹港并不是不冻港,日本第四舰队在这里就得冻在岸边。为避免海军成为陆军,日本海军部下令海军军舰返回日本,但是因为王茂如的到来,给日本军队壮一壮士气留在了海参崴。
东吉省省长王永江欢迎王茂如的到来,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街道两边插上了很多中华五色旗国旗。然而这一天海参崴忽然下起了雨来,防止意外全城还拉起了戒严,大雨滂破的让市民们举着伞在路边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
王茂如坐在车中都觉得海参崴的寒意,于是刚刚开进城中没多久,便下令让市民回家去避雨,不要站在街道上欢迎了,不需要搞什么形式。王永江比较尴尬了,便告诉大家说尚武大元帅体恤大家大家回家吧。倒是有一半百姓还是留下来了,对于他们来说,尚武将军的出现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得像个人。因此这些百姓是打心里认同王茂如,王茂如。
当车子经过的时候,王茂如见到还有很多百姓仍旧站立在雨中,他对身边的王永江道:“不是让他们回去了吗?”
前面的副官长冯尹彬回头笑着解释道:“秀帅,王省长的确下令百姓回家了,现在站街上的百姓是真心欢迎秀帅您的,赶也赶不走。这只能说明,您现在在民间的威望之大了。”
王永江笑道:“是的,秀帅,你看看这百姓的心意……”
“呵呵,车子快些走吧他们早些回家,这一场秋雨一场寒,冻伤了百姓可不好。”王茂如吩咐说道。
“是。”
车队的速度慢慢加快,很快通过了主干道,来到了原俄国远东舰队司令部,现国防军腾蛇军团军部。只是路边的日本人见状误以为中国将军害怕遭到暗杀,纷纷起哄,旁边的中国百姓纷纷怒目而视,却不敢上前争辩动手。百年后中国青年在韩国拳打脚踢撕毁中国国旗的棒子,而如今在自己的国土上去敢怒不敢言,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大才是人民敢于挺直腰板的最大保障。
几个日本浪人哈哈大笑着返回了海参崴日本驻地,在海参崴分为四部分居民住地,分别是华人区,俄人区,朝鲜区和日本区。这四个居民区其中属华人区人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大,治安也是最良好,国防军士兵换上了警察服装华人区整日整夜巡逻。
俄人区是娱乐区域,的俄国妓院和酒吧在此开设,在俄人区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没有他们不敢卖的东西,很多淘金者纷纷住在俄人区。俄人区基本上中**警和日本警察偶尔过去一两次,算得上是个混乱但是挺安全的区域吧。
朝鲜区最是混乱,朝鲜区的人口在海参崴是第三多,的不愿意做日本奴隶的朝鲜人逃到中国和俄国,最后在海参崴群居,形成了朝鲜区。因为朝鲜区有反日暴力组织,黑社会组织,激进党派,以至于朝鲜居民区最是混乱。不管是中国的军警还是日本的警察,谁都不会来朝鲜区受罪,于是导致了这里更加混乱。黑社会成了代理警察,而黑社会相互仇杀,导致朝鲜区越来越乱。
相比较而言,日本区的社会秩序最是良好,治安也比仅次于中国区……那是因为小偷和强盗一般不中国区偷盗,中国区穷人多,日本区富人多。日本人很有意思,他们从来不喜欢吵架,也不偷东西,就像一只只工蚁一样井然有序。所以在日本区有学校,有医院,有社区,有老人院,有百货商场。从一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日本区的秩序,日本区的日本警察佩戴警棍,而中国区的军警佩戴手枪。
四个居民区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和安静,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否有一天这种平衡被谁所打破,因此大家都很警惕彼此。四个居民区中,属朝鲜人最是可怜,他们一是怕中国全面接管海参崴之后,发生在广州和福建江西的少数民族旗人被屠杀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二是怕俄国人接管之后,对朝鲜人进行迫害,三怕日本人接管海参崴之后铲除朝鲜激进组织。可以说,大家都有指望,就朝鲜人最是可怜。
亡国奴果然是最可悲的。
卷 五 重树历史第八百五十一章 沙田惨案()
在腾蛇军团司令部内,李品仙给王茂如介绍了东吉省的军事部署,并且向西介绍了日军情况,以及如果对日交战,中国方面如何能够一举歼灭日本驻东吉省的军队。
李品仙认为日本军队冬季的时候极为老实,因为冬季战斗对日本不利,美国人将海参崴交给中国人之后,日本不得不仔细考虑攻取海参崴的可能性。当然,美国人将海参崴要塞交给中**队也不是什么友谊之类的,主要是日本海军第四舰队在此常驻,这导致了中日双方火力对比严重不均衡,如果他们将要塞也交给日本人。一旦中日开战,中**队便会被那巨大的要塞炮和海军战舰的舰炮炸得四分五裂。所以,美国人给中日之间添乱添堵,这才将海参崴要塞半卖半送移交给了中国方面。
当然,中国占了一个大便宜,有了这个要塞,日本舰队和中**队在火力上算是半斤八两吧,可真正打起来,要塞炮射程远,却不能移动,日本第四舰队可以移动,且中国在海参崴连一艘鱼雷艇都没有,所以胜负未分。不过,冬季之后,情况又会变得不一样了,冬季战舰航速较慢,且螃蟹港并不是不冻港,日本舰队如果真的留在这里的话,就成了要塞炮的活靶子了,所以安全,日本也会将第四舰队调回日本本土的。
李品仙认为中日如果一战,这一战日本必定会挑在夏天。而中国若战一定会挑在冬天,日本舰队可选择登陆地点很多。中方防守不及,开战之初除了坚守海参崴之外,日本军队会从北方混同蒋,继而保卫东吉省。因此,守住庙街至关。南守海参崴,北守庙街,则日本舰队无法。但是现实是,俄国人花了的金钱在海参崴建造了要塞。可在庙街却没有建造。而中国想要建设一个如同海参崴一般的庙街要塞,必须要花掉两千万银元以上才行。
王茂如听后连连摇头,现在政府真拿不出这个钱来,还是算了吧。李品仙随后又说出了要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在混同江布置水雷,水雷造价低廉,一发干掉对方一艘战舰绝对划算。王茂如说具体办法你们来出。但是记着一点,省钱,省钱,还是省钱。
正在此时,香港酝酿许久的大罢工开始了,原来是香港中国海员长期以来做着与其他国家船员相同的工作。但是薪酬却少得可怜,尤其是甚至不如又懒又笨的印度海员,就更别说高高在上只知道指挥别人的白人海员了,工资待遇不及白人海员的1/5,还常遭受凌辱、打骂及克扣工资。并随时受到无故开除的威胁。因此,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忍无可忍,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开始举行大罢工。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广州各工会给了香港海员以积极的和协助。
港英政府显然没有料到海员会掀起如此之大的反应,此时恰逢王茂如南下视察,更是让中国海员们鼓足了勇气,港英政府避免此时非议,承诺港海员加薪。
可是当王茂如视察完四川北上之后,港英方面突然反悔,尤其是中国决定派遣军队介入俄国内战攻击察里津,此举更是激发了英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极大不满。而这种不满最终也导致了港英当局采取离间、恫吓、威胁手段对待罢工海员,宣布海员工会为“非法团体”,派出武装军警实行戒严,封闭海员工会会所,逮捕罢工领导人,从而更加激起了海员和广大工人群众的义愤。
1922年10月1日,全港邮电、银行、造船等各行业工人联合举行总同盟罢工,人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