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可真够蠢的,太皇太后那人,对身边的人虽然大方,可也不会坏了章法。
像墨姑这样,盘算着自己的小心思,还想利用她的,不知道也就罢了,一但知道了,只怕儿子要不回来不说,连带着安远侯府都要受牵连。
太皇太后一生最恨别人算计她。
当然,后宫中一步步爬起来的女人,就没哪个不恨被人算计的。
冯昭与陶太后想的一样,“这大概就是当局者迷了吧。”
“只怕是她存着侥幸,指望着自己能瞒得过太皇太后。”陶太后到是没多少情绪的说了自己的见解。
不过,这是寿康宫的事儿,她无意替太皇太后清理门户,只是越发觉得奇怪的问冯昭,“这件事,你怎么知道的?”
“是绿衣。”
忽然间,冯昭就把绿衣推了出来。
陶太后意外的挑了挑眉,“她用这个跟你换了平安出宫的条件?”
仿佛一条线,抓住了头,便知道了尾。
虽然这里面有冯昭包庇的成分,可陶太后能往这方面想,她至少也算是全了与绿衣的主仆情分。
她扶着迎枕往上坐了坐,感觉身下的炕有些热,也不知道是不是说话说得多了,嘴巴又有些渴,她便一边下地,一边与陶太后说,“绿衣和琼琚虽然都是良姑挑给我的,不过,偶然间,我发现绿衣在寿康宫里与白菊来往过密。”
若是冯昭与寿康宫那位同忾连枝,绿衣到也算不得什么事儿,可她若站在陶太后这边,绿衣显然就成了她身边必须丢弃的人。
只是,这丢弃,总得有个由头。
所以,昨天晚上太极殿宫女瑶珈直闯其羽馆,绿衣引咎离宫,便成了主仆分开的必然。
无形中,又成全了冯昭对绿衣的维护,不然,以她的脾气,还真有可能把绿衣给处置了。
一想到此,陶太后看冯昭的目光,都不由变得赞赏起来。
冯昭正亲手换了茶,端了托盆送过来,迎上陶太后赞赏的目光,到也大方受了,笑着把托盘里的茶盅递了一只给她,“姨母喝点水,咱们慢慢说。”
也就是话还长着呢。
陶太后起身时,顺便整理一下自己有些凌乱的衣襟,接了她递过来的白釉茶盅,浅浅的呷了两口。
冯昭自己也跟喝了两口,觉得嘴巴不再干巴巴的,这才把茶盅放下,看着陶太后道:“说起来,绿衣对我,终究还是忠心的,可她身份尴尬,留下来,怕两边难以交差,这才把她知道的全部托盘说给我听,这才有了我昨天晚上临时唤了萧深进来。”
陶太后半点也不追究冯昭随意调用萧深的事儿,而是更感兴趣,“安远侯府小世孙中毒,与他也有关?”
“没有。”
冯昭虽然觉得陶太后的神色中没有恶意,可还是把萧深摘了出去,“是我借淮阳侯府的大小姐出的手。”
不过,也要世子妃配合。
这句话,冯昭没说出来,但陶太后可是后宫里滚出来的,一个小小侯府的后院,那点勾心斗角,与宫里的你争我夺,你死我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只用脚趾头想,都能猜出几分有意为之。
更有可能,安远侯府的世子妃,早就在等这样一个机会,而淮阳侯府虽然是外官,却深得她的看重,比起没什么实权的安远侯府,即使怀疑事情可能跟淮阳侯府有关,却不敢妄自做什么。
尤其,两家以往并无深仇大恨,这事儿,还真不好搁一块牵连。
陶太后再度夸赞冯昭,“难得谢家大小姐竟然肯答应你这样的要求。”
冯昭很识趣,半点不谦虚的说道:“那还不是借了姨母的威风。”
也就是说,她有意狐假虎威,谢家大小姐又阵营明确,只要是对陶太后在益的,她便倾力相帮。
陶太后瞧着冯昭那副另有算计的模样,心里一衡量,便有了大概的方向,“看来,谢家大小姐的婚事,也落到你身上了。”
第106章 相告()
冯昭一听,连忙摇头,摆着手道:“不是我,是姨母。”
她伸出一根手指,颇有几分不厚道的指向陶太后。
陶太后被她的动作逗乐了,“你还真是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啊。”
打趣之意明显。
哪知,冯昭竟然大言不惭,“我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呢,怎么能管谢家姐妹的婚事呢。”
陶太后:“”
好吧,她就替她擦回屁股。
瞧着陶太后没反对,显然已经接手了谢家姐妹的婚事,冯昭便高兴的笑了起来。
陶太后瞧着,忍不住伸手敲了她头一下。
“咝疼”
冯昭夸张的捂着头叫了一声。
陶太后自己用了多少力气,自己知道,见她乍乍乎乎的模样,谑道:“信不信再来一个,比这个还疼。”
“信。”
冯昭极其乖觉的点着头,不敢诉委屈了,忽然转了话风,“秦光在外面养了个女人,也怀了孩子,萧深把那女人藏了起来。”
陶太后:“”
若是刚刚她还有心情跟冯昭打趣玩闹,这会儿只听秦光在外面养女人,还有孩子,她整张脸都肃了起来。
刚刚的慵懒倏然被凌厉取代,“你确定那女人怀的是秦光的孩子?”
这可不是小事。
秦光在寿康宫里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是真有个什么,整个寿康宫等同于送了个大把柄给她。
这个消息比之前墨姑那个消息震撼多了,甚至,陶太后已经习惯的在脑子里权衡起了利弊,什么时候把这件事儿揭出来,或者,就这么瞒天过海,她亲自去跟太皇太后谈判,把那个秦光弄死,然后让太皇太后不再插手皇帝的事儿。
眨眼间,她已经想到了这。
本还因自己的儿子与自己不是一条心而难过,伤心的情绪,陡然有了阴转晴的趋势。
她断定,如果太皇太后不插手皇帝的事儿,皇帝不受她挑唆,一定会明白她栽培他的苦心。
亲政,其实不急于一时,只要他肯做个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她可以随时还政给他,甚至还会好好辅佐他。
感受到陶太后的迫切,冯昭更是一点关子也不卖,把自己怎么无意间得知这个消息的来源,原原本本,一五一十的道了出来。
“你是说,萧深的人意外撞见的?”
事关重大,陶太后不错过冯昭脸上哪怕最细微的表情。
她到是没有怀疑冯昭的意思,可这事儿,萧深赶的实在是巧,若是那秦光真是个没净身的,明的功劳不能算到萧深头上,可至少,暗地里,在她心里,就会给萧深记个大功。
冯昭确切点头,“如果那妇人不是至关重要的人,秦光不会为了她受我们辖制。”
话虽如此,不过,陶太后还是比冯昭考虑的多些,“阿昭,这件事我得好好想想,秦光那边,你暂时先别动。”
若是不相关的时候,冯昭还真没打算提早起用秦光,可现在刘宪被送到了灵台,太皇太后反常的没有出来维护一二,这本身就说明一种问题。
冯昭有些怀疑,她会不会与平顺王暗地里在商议着什么?
若是前世的事儿提前了,而她明明心里有了怀疑,还与姨母相瞒,让姨母错手不及,岂不是白辜负了老天爷让她重生的这份情意。
冯昭有心把刘宪不是陶太后亲生的这件事说出来,可无端端的,要是没什么好的理由,她知道就算她说了,陶太后也不会相信。
口说无凭,这点道理,三岁孩子都知道。
陶太后虽然把秦光的事按压住了,可她怕冯昭心里不舒服,会想些有的没的,便打算把自己暂时还没理清的算盘,说个大概给她。
可她唤了两声“阿昭”,这孩子竟似没听到一般,陶太后便挪了挪位置,挨着她近了些,伸手推了推她,“想什么呢?”
“啊?”
冯昭真就走神了,被陶太后一推,她猛然抬头,直直的撞见陶太后一双关切的眸子里,在这双眸光中,她仿佛失去了利弊权衡的考量,忘了计较说出心中所想会不会带来与她不好的后果,一意孤行的脱口道:“姨母,你觉没觉得皇上与你,并不很像。”
也不知道是人的潜在意识太强,还是什么原因,原本一意孤行的话,冲破口时,忽然又绵软下来,有了几分缓和的意思。
可她前一个墨姑,后一个秦光,这会儿又突然提到皇帝,几乎每一条信息都足够让权倾朝野的陶太后细思几分,岂会真的因为她语气和软了,便觉得她这句话是无端而来?
陶太后深信,冯昭不会害她,心里虽然因她这句话带来了翻江倒海的变化,可面上尽量不显,握着她的手,一边轻抚着,一边舒展着眉目,一副轻松的模样,打趣般的说道:“早几年,大家都说宪儿像他父皇。”
冯昭:“”
她还真没想到陶太后会这样答她。
刘宪虽然不是陶太后的亲子,可他确实又是先皇的血脉,像先皇,自然而然的事儿。
可冯昭既然开了口,便不能就此打住,忍不住回握了陶太后,道:“姨母,我是说,皇帝与你,性格,长相,处事,为人,哪方面,都不像。”
可能真的不是亲生母子,冯昭这么一说完,才发现,刘宪还真是处处与陶太后不同。
也许是疑心生暗鬼,陶太后这会儿竟然也被冯昭引得开始去思考。
儿子与她不同的地方,岂止冯昭说的这些,可这么多年,她从未想过,儿子不是她亲生的儿子。
陶太后是个心志极坚强的人,很少有事情能摧毁她的理智,哪怕在极大的困难面前,她都能咬着牙,挺直了腰板,一点点的寻求解决办法。
但再坚强的人,也有弱点。
比如,孩子永远是女人的弱点。
深爱的丈夫,也会成为她的弱点。
至亲的亲人遇难,也会成为她的弱点。
陶太后是失了丈夫,失了亲姐的人,她以为最痛的时候已然过去,可这会儿,她被冯昭问的哑口无言时,忍不住想在这其中找到点能让她坚定的证据,可她搜遍了脑海里所有的记忆,竟然翻找不出一样有利于确认母子关系的证据。
明明那就该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啊?
“姨母,阿昭没有骗你。”
看着那么冷静严厉的陶太后,在她面前变得茫然,彷徨,冯昭咬着牙,忍着心疼,终究还是将所有能告诉她的,都和盘托出了。
第107章 怒及()
只有心里藏过秘密的人,才懂得秘密被压在心里,吐不出,诉不得的郁闷。
可比起一般的小秘密,冯昭带给陶太后的秘密,实在太大了,大得她连一贯维持的冷静都骤然失去了。
冯昭知道她需要消化的时间,也知道很多她还没准备好的事儿,因为这个秘密的脱口而出,也要提前了。
更知道,关于防范太皇太后,有了刘宪这个假儿子的事儿打了头阵,陶太后那么聪明的人,就算她不说,也会很快想明白其中的关联。
所以,冯昭并没有留下来陪伴,她觉得这会儿,陶太后需要的是一个人思考及消化的空间。
她努力无视脸上血色全无的陶太后,脚尖压着脚跟,尽量不发出一丝响动的离开了偏殿的内室,快要走到门外的时候,碰到准备进来伺候茶水的佩霞,她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