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唐-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邕州,以汉人居多,着汉服,言汉语,听从朝廷的调派。”

    一行人从船上下来后,向都稜镇行去。

    由于道路崎岖,且颠簸不平,故而他们选择了当地颇为流行的山轿。

    一个青年坐在山轿上,一袭白衫,风度翩翩;在山轿旁,则跟随着一个壮年男子。

    看年纪,大约在三十上下,体态略显单薄。

    不足七尺的身高,使他在这一行人中,显得并不抢眼。

    但却流露出一种沉稳之气,举手投足间,更显出不俗的风范。

    “到都稜镇后,让大家休息一下,弄清楚这里的状况以后,再做计较”

    青年一路欣赏着两边风景,一边做出若无其事的模样发出命令。

    “柳青!”

    “小人在”

    壮年男子立刻应命,唤来一个青年扈从。

    “带着人,去都稜镇做些安排。

    不要太张狂,这里毕竟不是咱们的地盘找个僻静之处安置,不要惊动当地官府。”

    “可若是他们询问”

    “你就说,是吴县张氏的公子前来打理一桩生意。”

    壮年男子有条不紊的吩咐下去,说着还取出一块腰牌,递给了青年。

    青年呵呵一笑,“沈大哥放心,柳青一定把此事处理妥当。”

    说罢,他带着几个人匆匆离去。

    而山轿行进不久后,在路旁的一座亭子前停下。

    青年从山轿上下来,活动了一下腿脚,迈步走进凉亭。

    不晓得,舅舅是否已抵达番禺?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到了但不清楚那冯盎,究竟会是怎样的打算!

    这青年,正是奉命都护岭南的李言庆。

    悄然离开长安之后,他带着人途径郑州的时候,专程去拜会了言虎。

    自从中原战事结束之后,言虎就变得无所事事。每日调教寺中武僧,过的百无聊赖。

    李言庆这次拜会,就是为了请言虎出山,说服冯盎。

    根据他的调查,冯盎这个人并不好对付。他坐镇岭南,山高皇帝远的,是个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冯家在岭南地区,可谓是一言九鼎,实力极为雄厚。哪怕是本地的俚僚,也不敢触冯家的锋芒毕竟这冼夫人的威望,非比一般人可比。

    岭南人视冼夫人为神灵,故取岭南,必先取冯氏。

    冯氏不低头,岭南就不可能真正的归顺。李言庆已经记不清楚,历史上这冯家是如何归附李唐。不过现在,他可以觉察到冯盎的态度,正处于左右摇摆之中。

    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萧隋朝廷。

    单纯一个萧铣,不足以让冯盎低头。可是如今,萧隋的出现,使得冯盎有些难以抉择。

    冼夫人是隋室的诚敬夫人,隋文帝也好,隋炀帝也罢,对冯氏待遇优渥。

    否则,以冯盎这种没有任何资历,身处偏远蛮荒的人,又岂能做到十二卫大将军之职?

    所以,李言庆可以肯定,冯盎对萧隋有感情。

    同时他也知道,冯盎不是看不清楚局势。只是由于这时局不定,让他做出决断。以至于左右摇摆,不仅令岭南的局势错综复杂,同时也使得李言庆感到头疼。

    冯盎是个念旧的人!

    而言虎和他,偏偏又交厚。

    李言庆不需要冯盎立刻做出决断,他如今所需要的,只是让冯盎保持中立即可。

    可即便是这样,如果没有一个够份量的人出面,还是难以成功。

    言虎,是最佳的人选

    由于荆襄道处于警戒的状态,房玄龄也好,萧铣也罢,都不可能轻易放李言庆过去。

    所以,言庆在抵达襄州之后,就做出了安排。

    他让朵朵留在襄州,率领阚棱等三百万胜军,以期吸引房玄龄的注意力。

    李言庆相信,房玄龄一定会得知自己的存在。

    有他这面旗子插在襄州,足以对房玄龄造成巨大的压力。哪怕是牵制房乔一部分的兵力也好。

    而后,李言庆则带着沈光、雄阔海等一干人,化妆为商人,悄然抵达岭南。

    他到岭南的目的,并不是要立刻解决问题,而是想设法了解这边的局势,以图后续安排。根据他模糊的记忆,江南之战并没有持续太久。最多半年,就会平息。

    李言庆到岭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平抚岭南,使冯家归顺。

    同时,找到宁长真,为母亲报仇雪恨

    “未曾想到,似邕州这般偏僻之所,居然会有这么好的路。”

    沈光走到李言庆身后,发出一声低低的感慨。

    他口中的‘好’路,自然无法同中原地区的道路相提并论。不过相比较岭南其他地区的道路,自郁水下船,经都稜镇到邕州治所宣化县城的这条路,堪称优秀。

    “麦子仲也算了得。”

    对于沈光的赞叹,李言庆倒是没有反驳,还发出一声感慨。

    因为他早就得到了消息,这驻守邕州的太守,正是昔日曾与他并肩作战过的麦子仲。

    不过,麦子仲这个太守,可不是李唐所封。

    准确的说,麦子仲是隋朝的官员。同样,邕州地区所尊奉的,依然是隋室朝廷。

    “邕州贫乏,人口稀少。

    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修建这么一条道路出来,足以见麦子仲是花费了心思。”

    沈光说:“要想富,先修路。

    麦公子倒是和公子您学了个十成十只是,他这一条路修建出来,等同于把邕、钦两地连为一体。公子若要设立安南都督府,除了宁长真,还要小心麦公子才是。”

    “麦氏一门,尽忠烈啊!”

    在当下的局势,手里但凡有些权势的,莫不起兵自立。

    而麦子仲居然依旧尊奉隋室,就如同他的祖父麦铁杖,父亲麦孟才一样,忠心耿耿。

    说实话,李言庆现在对平抚岭南,还没有理出头绪。

    但是他可以猜想到,接下来他想要立足岭南,恐怕是困难重重。

    不过,越是如此,李言庆却越是感觉兴奋。岭南虽则偏远,有这样一个好对手,倒也是一桩美事。

    想到这里,李言庆深吸一口气。

    他迈步走出凉亭,登上山轿。

    “走,我们去都稜镇。”

    暮云舒卷,断雨零星。

    一行人再次启程,朝着都稜镇的方向,徐徐前进。

    当初,我能够在荥阳站稳脚跟。

    那么这一次,我同样可以在岭南重起炉灶

    嘿嘿,当我在岭南功成之日,想必也就是我重回长安之时!二郎,你可莫令我失望才是。,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44章 第廿二章 都棱镇(二)()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对张仲坚而言,这句话无疑是非常妥帖。本准备着,和李唐决一死战。可不成想,李言庆一封书信,一副地图,顿时令张仲坚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家国天下,对张仲坚而言,家永远是第一位。如何能保全家族,是他当务之急要考虑的事情。吴县张氏和中原门阀不同,有着太浓重的隋室烙印。事到如今,即便他有心归顺,也未必能得到李唐的承认。毕竟,对于中原世胄而言,吴县张氏,不过是一个地方豪族而已。若没有隋炀帝杨广的存在,恐怕至今仍是小门小户。

    比家学传承,不似中原世胄那般兴盛。

    比历史,也不如中原世胄那般久远;就连家族子弟,也没有中原世胄那样名人辈出。

    张氏,只能紧紧依附于隋室,别无选择

    处理完了政务之后,回到家天色将晚。张仲坚草草的吃罢了晚饭,就钻进书房里,不许任何人来打搅。

    书房里,悬挂着李言庆送来的那副地图。

    张仲坚蹙眉沉思,久久没有言语。

    他也许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李言庆用这么一副地图,轻而易举的动摇了他死战的决心。

    可他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他继续坚持,结局只可能是家破人亡

    李唐,未必会任由张氏生存下去!

    吴县张氏,没有中原世胄那般深厚的根基,更没有那么多子弟分支。

    王世充归降了李唐,深居简出,甚至不敢抛头露面。可结果呢?待中原时局稳定之后,李渊立刻外放王世充。表面上看,是抛弃前嫌,但实际上王世充在十一月赴任途中,遭遇盗匪袭击,几乎是满门被杀。除了一个王玄恕,因为才学过人,所以留在长安没有遇害之外,余者上下数十口人,被杀得干干净净。

    杀人的,正是独孤武都之子,独孤修!

    其实凶手已经非常清楚,但李渊却认为是盗匪所为,没有再追究下去。

    由此,王世充一支,算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彻底消失而太原王氏,也没有过于追究此事。

    毕竟王世充只是王氏家族的一个宗房,当年王世充结下的因果,终究需要偿还。对王氏而言,王世充的死,算是了结了一桩心事,但太原王家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王家可以这么做,张氏却做不得这一点。

    如今,李言庆为张仲坚指出了一条出路来,让张仲坚不得不为之沉思。

    笃笃笃

    叩门声传入张仲坚耳中。

    他抬起头,有些不快的说:“不是说过,不要来打搅我吗?”

    “老爷,萧怀静萧国公奉太后之命,前来求见。”

    萧怀静?

    张仲坚不由得一怔。

    这萧怀静,是兰陵萧氏族人,算起来也是萧太后的族弟。

    此人当年曾在荥阳出任监军一职,和李言庆配合的相当出色。李言庆迅速上位,萧怀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言庆易帜之前,萧怀静随尧君素一同来到吴县,并成为朝中重臣,甚得萧太后的信任。被封为中书令,上仪同,官拜谯国公

    随着萧隋在江东坐稳,其朝廷也渐渐变得周全起来。

    萧怀静作为房彦谦的继任者,担负着制约张仲坚的重任。不过,他和张仲坚私交不错。特别是随着两湖局势渐渐紧张起来,这江东朝廷里,也是齐心协力,并无太多龌龊。

    不过,萧怀静这时候来找自己

    张仲坚连忙道:“告诉萧大人,我马上过去。”

    说罢,他整了整衣衫,站在铜镜前,看着镜中的那人。

    不知不觉,十数个春秋过去。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也变成了两鬓斑白。

    颌下一部虬髯,依然透着威武雄壮之气。

    可眼眉间,却露出了几分疲惫之色

    张仲坚长叹一声,转身迈步走出书房。昔年雄壮体魄,略显佝偻之态。即便张仲坚不愿意承认,也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岁月不饶人,老了真的老了!

    而昔年垂髻童子,如今正是风华正茂。

    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可若这么轻易让自己认输?张仲坚并不愿意。

    萧怀静在客厅里,端坐太师椅上。

    第一次来张仲坚家里做客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到了李言庆的家里。

    两人家中摆设太相似了,特别是这客厅,一样的八仙桌,一样的太师椅,俨然如一。

    后来萧怀静才知道,这八仙桌和太师椅,就是出自李言庆的手笔。

    而张仲坚,就是当时李言庆的合伙人,故而倒也不算奇怪。

    看到张仲坚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